PDF下载
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创新设计

窦如涛

旬邑县底庙镇初级中学,711305

摘要: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作业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创新作业方式,采用开放性、情境性、体验式等形式多样、难度适宜、数量适当的作业。遵循《新课标》要求,探索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挖掘实践性作业的育人价值,对创新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
DOI:10.12721/ccn.2023.15707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文章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维度出发对实践性作业进行分类,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参考。

一、实践性作业的内涵与分类

(一)实践性作业的内涵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实践性作业,可以定义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实际生活,通过多途径参与实践活动,其有助于实现课内外的联结。教师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助力其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少年。

(二)实践性作业的分类

实践性作业按照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时间角度来看,实践性作业可以划分为课前实践性作业、课堂实践性作业和课后实践性作业三种类型。

(1)课前实践性作业。此类实践性作业难度小、易操作,在教学中比较常见,一般是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采访身边人、调查身边事,提前了解和获取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为其在课堂上学习做准备。

例如,在教授“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部分内容前,教师可结合学情,根据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这部分内容,设计“寻找身边的国徽”观察拍摄类实践性作业:①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国徽?②拍摄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国徽并记录悬挂国徽的场所,思考在这些场所悬挂国徽的原因。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让学生提前获取了宪法相关知识,能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和思考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2)课堂实践性作业。此类实践性作业是学生要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形式一般为小游戏、辩论赛、演示实验等,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升华思想。

例如,教师在教授“增强生命的韧性”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堂结尾处设置了一个演示实验环节——探索“如何让纸飞得更远”。在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可请三位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实验:抛出一张平纸、抛出一架纸飞机、抛出一个纸团,让学生仔细观察三者在空中的表现及落地距离。结果,平纸无规则地飘落在地,落在离学生不远处;纸飞机在空中滑翔,落在离学生较远处;纸团呈抛物线落地,落在离学生很远的地方。学生从演示实验中领悟:人的人生如纸,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像揉皱的纸团一样从困难和挫折中获得力量,让生命更加坚韧有力。这种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比通过教师传授所获得的知识更能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

(3)课后实践性作业。此类实践性作业是学生在课后完成的,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领域,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作业形式一般为参观探访、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促使学生知行合一。

例如,教师在教授“做守法的公民”这部分内容后,可以组织部分班级学生到县人民法院参加“少年法庭旁听庭审”活动,让学生置身庭审现场,近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又如,教师在教授初中道德与法治“守望精神家园”这部分内容后,为了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探秘莆盐文化,传承非遗技艺”研学活动。学生在为莆盐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能深切感受到每一粒好盐的背后都凝结着家乡盐工们的勤劳、智慧与汗水,从而学会尊重劳动人民,认同劳动的价值和家乡的文化。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创新设计策略

(一)回归生活,让实践性作业有温度

实践性作业应该是有温度的。只有充满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实践性作业,才能温暖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智慧。教师可以从趣味性和生活性上着力,设计有温度的实践性作业;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实践性作业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和思考社会,观察生活、反思生活和改变生活。比如,在电影《你好,李焕英》热播之际,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和妈妈一起看《你好,李焕英》”实践性作业。在《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出台后,教师可设计“和爸爸妈妈聊一聊合理使用手机的话题”实践性作业,让实践性作业充满现实关怀。

(二)尊重差异,让实践性作业增广度

实践性作业需要广度。形式单一的实践性作业,往往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弱化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为设计有广度的实践性作业,教师可以在自主性、差异性上着力,使实践性作业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可创新实践性作业形式,以“作业自选超市”或“作业自助餐”的形式让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三)注重思辨,让实践性作业显深度

实践性作业也要追求深度。具有深度的实践性作业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让学习真实、有效发生。为设计有深度的实践性作业,教师可以在思辨性、冲突性上着力。具体策略有:创设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或容易引发情感冲突的问题情境,以课堂微辩论或评述形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使其综合、理性地思考问题,促使深度学习发生。比如,教师可设计评述类实践性作业,如:“手机该不该被带进校园?”“教育惩戒权该不该交给老师?”“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这一系列社会热点话题牵动着人们的心,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主张,选择其中一个你感兴趣的争议性话题,谈一谈你的观点。

(四)关注学段,让实践性作业有梯度

实践性作业还应有梯度。不同学段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一样,教师需要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有梯度的实践性作业,以满足其合理的学习需求。具体策略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有梯度的实践性作业。比如,教师可以设计爱国主义主题的实践性作业。在七年级可以开展“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写观后感”的活动,在八年级可以开展“探访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九年级可以开展“重温历史,赓续红色基因”研学旅行活动。教师还可以设计母亲节主题的实践性作业,在七年级可以开展“给妈妈的一封信”活动,在八年级可以开展“相亲相爱一家人”主题手抄报活动,在九年级可以开展“妈妈的一天”摄影活动。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有效载体。教师遵循《新课标》要求,基于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具有温度、广度、深度和梯度的实践性作业,辅以灵活多样的作业评价方式,有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程劲梅.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作业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695(17):6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