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为适应新时代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要求,企业需做好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持续增强财务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程度,并借助业财融合等理论的指导,不断深挖数字化资源的附加价值。在此基础上,管理层需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视域下变革措施的推行效果,以可控的技术管理系统、平台,进一步促使企业自身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满足财务模式升级、转型的建设指标。
一、优化财务部门人员构成
(一)转换新式理念
企业需加强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座谈会、线上课程等帮助其逐渐提高对新式财务管理模式理念的认知深度,进一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财务人员应建立全局意识,从企业的运行机制方面着手,主动学习信息化转型的相关知识,完善业务系统的规范化设计,增加人才价值的附加属性。新式理念中要求工作人员需具有灵活的应变思维,能够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核算管理相融合,综合多方面参考资料确定企业真实的资金使用情况,规避可能存在的项目承接风险。
(二)提高职业素养
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增加专业技能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扩展学习领域的范围,如税务核算、法规解读、风险把控等。需将大数据技术收集到的复杂信息,以恰当的方式实施精简化,为管理层制定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提供依据支持[1]。可制定绩效考核机制,通过严格的奖惩措施,吸引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榜样的“领头羊”作用。财务人员需掌握基础的计算机使用知识,了解业务系统的架构类型相关信息,积极开展全新的预算管理、阶段风险控制等工作,满足新时期对财务管理效率的市场化需求。
二、推行信息技术层次拓展
(一)引进ERP系统
财务信息化的阶段中,企业可以引进ERP系统作为业务处理工作专用的系统平台,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按照业财融合理念,重新转为精细化的办公程序管理,以便可以更稳定地支持流程运转持续高效化。ERP系统能够将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分为不同子系统,通过分区协调的作业方式,提高财务人员核算资金数据的综合能力。可以根据数字化信息档案中的关键要素,整合历年来类似项目的经验记录,实时了解预算阶段中可能存在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把控问题改进的程序效率,完善基础的应急预案设计,规避“信息孤岛”现象。一体化的ERP业务系统,能统合资金流转的方向、使用途径,增加企业资源调度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重视技术研究投资
企业管理层需重视信息技术研究的投资倾向,严控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发展,实施更加精准的“ERP系统+区块链技术+”管理。应跟进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新增高适应性的系统功能模块,把各项经济业务相关的信息采取数字化档案方式进行长期存贮,简化财务工作处理的复杂流程,减少负面工作情绪的消极影响,降低人工的出错率。升级内置系统核心功能的运行支持编码,运用明细清单列表严查资金流水的登记情况,核对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使信息视域下的财务人员能够掌握常规业务操作程序、风险预测技巧,加快整体工作形式的演变速度。
三、搭建项目资金内控模型
应搭建项目资金的内控模型,规范业务系统协作程序的标准化操作控制行为,将传统的人工作业,转为现代化的智能AI数据系统校验。信息化的系统平台在处理原始累积数据时,具有一定的集成性特点,其中数字化资源编写功能可以实现较高的准确率。企业需设置定期的系统使用熟练度考核,加强核心技巧的培训力度,帮助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了解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原理,明确操作行为合规的重要性。如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业务知识同平台操作技巧结合,形成月考、季考、年考三项严格的绩效审核,并针对态度消极、成绩不合格的员工,采取惩罚措施(一般多以扣除部分工资、暂停优秀员工申请权利为主,严重情况下可能是劝退处理)督促其改正。
登录业务系统上的财务权限账号后,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均会被日志记录、监控。企业内部需要求相关的质检部门,定期对账户异常登录、操作数据进行审批、核验,杜绝“贪污”、“套中套”等现象存在[2]。以授权审批监督机制为业务内控模型的关键要点,实施信息录入、查询、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的全过程细节把控。如某项业务通过数据核查后,文件的名字或读取内置参数需添加标志代表经手人、传输次数等。可用“xx项目0102.52541.2”举例,其具体的表示含义是项目名称为xx、处理时间在1月2日、经手人编号为52541、版本序号是第2版。在应收账款上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参数标记,若某业务的状态发生变化后财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查清总账信息,了解实际变化的账目编号、数额。引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财务工作的管理,与分布式的账本之间构成有效连接,实现参数变化的动态填补,加强数字化财务信息的便利性。
四、重构预算管理阶段编制
(一)精校数据可靠性
逐步落实信息化的预算管理工作重构计划,财务人员需利用系统程序的模块化处理方式,明确预算的款项、流动资金比例、申请报表、批复编制等阶段信息。现代化科学技术支持的业务系统,能够从大数据分析的角度,将财务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完成分类、预处理的前期工作。预算报表申请模版能够促使企业内各部门提交的需求报表逐渐规范化、系统化,进一步降低可能存在预算估计的偏差率,实施项目成本的精准控制。财务人员在减轻工作量压力的基础上,只需审查相关项目数据是否计算正确,方案拟定批复是否合理即可。因此,该系统能够大幅提升预算编制阶段的作业效率,增加智能化系统处理报表审批的运行速度,精校数据的可靠性。
(二)流程配置合理性
财务信息化管理中,如何把控流程阶段、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是模式创新重点之一。
第一,需进行事前控制。企业承接的所有项目,均需在得到财务部门的初审批之后,判断是否应该投入对应的流动金额。一般来说,经济业务项目企划合理、预算待分配金额充足时通过审批的速度较快。部分项目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同时预算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尽可能精简其他项目预算审批的通过数额,以便可以实现当前项目的预算追加。生成、确定的项目预算不能再次挪用,财务人员应在业务系统项目管理功能界面中把其设置为锁定状态。
第二,应精确控制项目流程开展的成效,符合预期的基础指标。企业需要在事中阶段做好财务数据细微变动的标记工作,掌握资金具体的使用途径,并对可能存在超支、进度偏差的方案条例提前预警。安装先进的风险隐患评估程序到业务处理平台上,从确保数据安全性的角度上,以经济收益最大化为首要任务,严控科学化、合理化方案的落实效果[3]。
结论:信息时代背景中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需采用先进的技术理论知识+配套专业硬件设备,创造性推出智慧业务处理平台系统,抓住并操控资金的具体流向,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着重培养财务人员的知识技能等级,引进现代化的生产流程设计,全面深化财务信息的转型、升级战略层级,进一步促使企业运营走向全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坚.财务信息化视域下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J].纳税,2023,17(30):100-102.
[2]吴莹莹.大数据视域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分析[J].当代会计,2021,(23):85-87.
[3]莫蕊.信息化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分析[J].商业2.0,2023,(36):89-91.
作者简介:王飞(1984-),男,本科,会计师,从事财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