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论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樊琪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信息化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而言,要想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更优质的专业人才,其更需要高度关注和重视起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升级,要确保学习计算机的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基于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便是要创新教学模式,借助更具吸引力和新鲜感的教学模式来重新唤醒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 高校教育;计算机基础;信息化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7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众所周知,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与生活的明确发展方向,信息化早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签之一。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当中,随着越来越具先进性的信息技术的引入与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甚至影响到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师必须要积极探求更多新的教学模式来更好地满足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计算机教材内容相对落后,实用性不强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虽然偏向于实践与应用,但是其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还是课程教材,教材里面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教学思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其教学内容是否完备、是否足够先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从理论上来讲,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必须要包含当前最前沿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与其他课程教材相比要更加先进性,因为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学习到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才能够在毕业之后成为计算机行业领域需要的高端人才。但是,笔者在调查和了解的过程中却发现,现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存在着一个重大弊端,那就是教材内容相对落后,而且实用性不是很强。这样一来,建立在教材内容基础上的教学工作会从根源上便呈现出滞后性的特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教学,即使计算机教师再挖空心思去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其最终的教学效果始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计算机教学工作也因此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其不仅仅浪费了教师的教学精力和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实践应用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重失衡

众所周知,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项兼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工作,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要投入实践,要利用自己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但是,笔者了解到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安排中并没有重视起这一点,其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反而会更加偏重理论教学,即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问题。以这样的教学理念作为引导,所造成的学习后果便是: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空有一身理论知识,面对问题时侃侃而谈看似很强,但却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多的是纸上谈兵,并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结构对于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未来发展道路是非常不利的。

(三)刻板的教学模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受学科性质的影响,其教学内容会比其他课程更加乏味枯燥一些,如果教师采用的是比较传统刻板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状态会非常被动,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师的教师思路来学习,很少有机会去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权,久而久之,学生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步消耗殆尽。

二、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信息化背景明确教学的新目标

在信息化背景的影响之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教师教学工作中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寻求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全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从客观理想层面来分析,当今社会大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亟须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融入,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所适用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早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现在的教学与学习需求。所以,高校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清楚新的教学目标和方向,在保留之前教学目标里正确内容的同时,增添一些新的内容,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成绩,还应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计算机教学机制

科学完善的计算机教学机制是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科学完善的计算机教学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的融合发展,其也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需要在紧密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以及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去健全和完善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机制,构建起适合自身教学需求和独具学校自身特色的计算机教学机制。

(三)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实施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便是构建起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绝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之前所使用的课程体系结构都是比较简单统一的,其普遍偏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对于学习计算机的学生,其实践能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提升则有所忽略,这样的课程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新时代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目标,传统课程体系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当今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其对计算机人士的需求和标准也在逐步提升,高校计算机专业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计算机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新时代的发展形势,重新审视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亚楠,潘志勇,康卫东.简谈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标准化教学模式创新方向[J].大众标准化,2020.

[2]陈冠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实践分析[J].神州旬刊,2020(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