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

何静

德阳市东汽小学,618000

摘要: 在新课标改革和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在小学课程活动的开展中,小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少年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现阶段,我们需要将核心素养内容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这样才符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文章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视野下,进行小学科学教育活动创新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创新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9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与其他学科不同,针对小学科学这一科目的学习,更多强调的是学习的综合性。具体而言,即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其他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应用,望以此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此外,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出台,多学科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大趋势。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发挥教学智慧,通过把握多学科融合特点、控制融合点难度与数量、优化多学科融合教学过程等方法促进小学科学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一、核心素养培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突出小学理科特色的教学特点

《小学科学》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设置的一门课程,以实用性和全面性为特色。然而,在过去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其教学特征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把握。科学教育的实践教学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不可能真正地让学生参与进来,也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有利于教师正确把握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以便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更加重视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切实提高科学核心素养。

(二)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小学科学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只注重把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致无法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领悟到科学的真谛。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以来,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逐步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素质本位”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对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小学科学的真谛,并通过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

现在,在小学的科学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是其中的一些。一是在小学阶段的理科教育中,对理科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这不仅是由于部分老师关注不够,也有部分同学关注不够。第二,一些小学的科学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不高,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在某些情况下,还会给学生带来一些错误的引导。少数教师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出现偏差,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出现偏差。第三,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有些学校的实验器材和器材比较缺乏,许多实验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所谓“练就真本事”,就是因为设备不够好,老师们不能把实际操作和理论结合起来。

三、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策略

(一) 控制融合点难度与数量

开展科学学科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起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其他学科知识点的辅助作用,调动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知识掌握水平。基于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以科学知识教学为主,而非开展辅助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合理控制好融合学科的难度与数量,难度不可太高、数量不可太多,只需适中即可,由此才能实现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得多学科融合教学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教师即可在进行多学科融合时,充分把握其他学科与科学学科之间的契合度,选择与科学学科知识最契合的学科知识来进行融合,万万不可为了融合而融合,出现“乱点鸳鸯谱”的情况。
例如,在学习《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这一科学知识时,教师便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这一知识点的主体是尺子,因此教师在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过程中,只需讲出尺子的相关知识即可,不必再加入过多的数学知识内容,以保证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日食与月食》这一科学知识时,教师便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以往语文学习中的相关日食与月食知识,对“日食与月食”科学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这一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在讲述语文日食与月食相关知识时,要控制好知识难度,不可将日食与月食知识讲的太过深入,使得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相关科学知识便出现知识混乱的状态。

(二)找准“整合点”
多学科的融合就是要求要找到“整合点”。“整合点”就是如何将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的关键,因此要与其他的学科融合一起,首先要找到“整合点”,其次整合的教学难点,将知识更好的整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在学生探究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受到限制,使得学生对于声音高低、强弱等内容的理解总是不够透彻,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对于声音的辨别是为本单元的难点。因此教师可以将“音乐”融合到科学的教学中,将音乐乐器水琴和发声管融入了课堂,将音乐的声音与本课的声音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自己发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对于音量的强弱,音调的高低有了深刻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还在科学课堂上,享受了音乐的魅力。由此,其他课程与科学课整合的关键在于整合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知识。找准了科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整合点”,使得多学科内容在整合上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出有利于教学有效地开展。

(三)数学学科与科学学科的融合

数学与科学这两门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要求学生更多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由此可见数学与科学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这两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将相似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的时候,可这一单元的内容与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数学教师利用教师里面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太阳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位置与方向的变化的图画,并要求学生使用在这一单元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来描述太阳的方位。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达到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效果,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科学作为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知识、生活现象、生物本质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也不同凡响、无需多言的。因此,为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科学知识、进入更加丰富的科学世界,则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通过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借鉴、学习思维的应用,为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增添更多文化美,以此达到“美美与共”的教学效果。相信在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导向下,定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成长为一名科学的、理性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红霞.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研究[J].名师在线,2019,07:8-9.

[2]《小学科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刘家君2020(0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