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以戏剧之美 演中国好故事一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创新实践

陈燕嫦

东莞市常平镇第一小学,523560

摘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深化及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新时期我国英语教育的内容进一步优化,凸显时代性和民族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育有机融合,是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并结合学情,不失时机地融入,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使其能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 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9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性

1、学校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提供可行性

基础教学工作主要由教师完成,对于偏离思想文化价值观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交流中,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交流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引导,与传统文化教育相比,比学术培训更相关。因此,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部分,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课堂教学法是主要方法。而且,学校学科教育可以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教育,因为不同学科的教育方面不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基于多种理念进行支持,使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提高整体文化质量。

2、英语课程内容适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当前的小学英语课程内容广泛,涵盖生活、文化、社会、自然等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英语语言技能和技能,还可以了解西方国家各个领域的文化技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认知能力可以充分延伸,他们可以在许多问题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思考、理解文化价值观也将更加复杂。教师将多元文化教育与不同的英语内容相结合,用有趣的英语知识进行文化相关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精神启蒙,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3、英语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适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学方式改革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一大重点。在小学以各种方式呈现英语内容,例如歌曲,对话,故事等,为适应教学方法创造了环境。因此,为了满足小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必须发展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小组合作教学等,为多元文化教育创造丰富的途径和途径。让学生理解文化价值观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定义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它极大地有助于提高文化相关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通过在小学教授英语来实施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

1、引入戏剧元素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学生都非常喜欢趣味性的表演和故事,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引入英语戏剧,通过丰富多彩的戏剧元素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In the library》时,由于本堂课的教学目 标 是 要 让 学 生 掌 握 sleep、drink、run、eat 等单词,以及 Don’t shout/eat...句型。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这些单词来表演相应的动作,比如表演“eat”时就做出吃东西的动作,表演“sleep”时就做出睡觉的动作,表演“run”时就做出跑步的动作,等等,同时,鼓励学生在表演这些动作的过程中融入一些自己的创意,将这些词汇都转化成趣味性的戏剧符号。待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含义和书写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句型,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互动的戏剧表演,比如一个学生做出了吃东西的动作,其他学生就大声说出“Don’t eat.”来制止这个学生,一个学生做出喝水的动作,其他学生就大声说出“Don’t drink.”等等,通过这样的戏剧表演,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戏剧元素的吸引下不知不觉地掌握相应的词汇,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2、加强文化应用

英语诞生于特定的文化、生活环境背景下,因此,要想兼顾文化学习以及英语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丰富的口语训练活动。一方面,英语学习离不开知识点的应用与输出,口语表达训练作为知识点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口语训练,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英语学习离不开具体的场景。所以,教师将口语训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能够提升口语训练的质量与灵活性。

以“Seasons”的教学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围绕季节,将季节与农耕文明结合起来。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便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等诗词表述。在教学中,教师将春天与春耕相联系,将夏天与夏忙相联系,将秋天与丰收相联系。“如果要用一幅画面分别表述冬天、夏天、秋天、冬天,你会想到哪些场景?”结合此前的提示以及讲解,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让他们有效理解我国的农耕文明,教师逐步展示不同朝代、不同年代下,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还可以拟定一个作文主题“How do you view agricultural labor? ”,在此过程中,学生从多个角度分享自己的观点,讲述中国农业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所以,在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谈及农业,谈及农民,谈及农业劳作。结合从古至今的诗句、生活状态,教师拓展教材内容并调动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3、设置延展话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更适合通过话题延展的方式进行引申与关联,这能将有限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得以有效辐散,避免了传统英语课堂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形式化与牵强附会,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无形之中。话题延展在小学英语教材中、课堂中的衔接点无处不在。

例如,“What can you do?”的 Let’s talk、Let’slearn 和 do a survey 中 都 涉 及 了 dokung fu 这一话题,“功夫”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厚重的传统文化意义,是中国向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因而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展的话题。教师将中国功夫在全世界的传播的现状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展示出来,当学生看到全世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对中国功夫向往神迷、甚至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功夫时,内心的文化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都油然而生。类似的,本单元 Let’s wrap it up 中,ping-pong ball(乒乓球)、the erhu (二胡)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以及传统乐器的代表,对两者进行话题延展,增进小学生对“国球”乒乓的了解,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艺术的了解,这在无形之中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进行了巧妙渗透,这就让传统文化在无形中植入学生的头脑。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是当代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亟须探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英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学科思政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国家赋予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教育职责与使命。

参考文献:

[1] 谭珊.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中外交流,2020,27(29):338-339.

[2] 闫绍丽.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英语课堂[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