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当前高校法治教育现状及解决思路探析

曾夏颖

武汉晴川学院会计学院

摘要: 法制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培养现代社会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实施法制教育时,必须把法制教育与社会的现实联系起来。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法制实践教育。本文阐述了高校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高等院校法治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高校;法治教育;现状;解决思路
DOI:10.12721/ccn.2024.1578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的时代,社会生活迎来了新的变化,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也与时俱进。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全民法制教育,加强法制文化建设,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这为新时期的法制教育指明了方向,指明了目标。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法制观念的发展对于推进法治社会、增强国家治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构建更加健全的高校法制观念势在必行。
二、培养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性分析
法制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培养现代社会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实施法制教育时,必须把法制教育与社会的现实联系起来。
(一)满足全面依法治国的需求
我国要推进法制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懂法人才,而高校是培养现代化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要注重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时,将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起到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的作用,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校所培养的高质量的人才为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高质量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法治素养,在社会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品德,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本职工作,为企业乃至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实施法制教育是一切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法制理论的研究,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法律实践中扮演角色,多方位、多层次地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确保法治教育的落实。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为实现国家的依法治国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营造全民守法的氛围
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大学生违法犯罪频发,校园暴力、校园贷等现象严重,没能给大学生营造健康良好的环境,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可以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使得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将法律和德育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减少犯罪发生率,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高校法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校法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当前,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法制教育。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有关高校法制教育的指导意见,各级教育部门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育督导,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内容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是我国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的一部重要教材,它在《宪法修正案》中引入了新的内容,把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纳入到法制教育之中,并在其中加入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这标志着我国的法制教育模式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各地高校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法治教育方式、新模式,以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二)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治教育相对比较宽泛,课程量较少
通过对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的分析,发现除法学类专业的学生以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大多选择思想政治、选修课等课程,而在《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这门课程中,有关法律的知识相对匮乏,缺乏深度,有些学校的课程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学科,比如形势与政策,虽然也有一些与法学有关的知识,但由于所学的时间太短,无法进行系统的学习。
(2)时效性和实践性相对缺乏
很多大学的法治教育都是根据教材的要求来进行,但由于教材的编制需要较长的周期,在选题上也有一些滞后,要顺应时代发展,在法治教育中存在许多社会热点、法治事件、有关法律领域的发展动态等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对法制观念、法律法规、新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分析,加之教师工作繁重,对法制教育的内容研究相对较少。
四、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中国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自由、民主和法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高校重视性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时效性和实践性相对缺乏等原因,影响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在新时期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培育路径:
(一)建设良好的高校法治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法制文化依然需要很长时间建设,大多数高校的法制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都只局限在一些重大的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上,缺乏持续性、长期性,难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而法制文化表现形式又太过单一,不能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缺乏实效性。在今后的大学法制教育中,要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构建和谐和谐的大学法制文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法制文化。
(二)完善课程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权利意识的有效途径。在课程教学中,应把公民意识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权利知识为核心,让学生对权利制度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权利的历史根源和隐藏在背后的公正价值;要把义务意识培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剖析义务设定的原理与功能,让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整体认识。
(三)创新高校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要改进当前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必须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减少教师的灌输式教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积极引入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通过网络与线下的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借助智慧教学和数字教学资源,把法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下和线上。最后,要注重学生的法制实践,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去,进行法制宣传,观看法律展览,让法制教育走进学生生活。
五、结语
在实施法制教育之前,必须认识其重要性,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实践。然而,我国高校在实施法制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法治教育相对比较宽泛,时效性和实践性相对缺乏,法治教育环境需改善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健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推进法制实践教学,并充分运用这门课程,完善课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法学理论。传统的法制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及时更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高校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高等院校教育法治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有学生将法律意识提高,才能实现法治社会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时晓慧.高校法治教育实践中的新思考[J].法制博览,2022(04):160-162.
[2]王晓婷,肖猛,齐蕾.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及改进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1(32):189-190.
[3]王文彦.高校思政中法治教育的融入与创新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4):101.
[4]王小光.推进高校法治教育建设的路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21(02):45-47.
[5]申东升,张亚莉.新时代视域下高校研究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探究[J].法制与社会,2020(29):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