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体验学习双循环的高中物理课堂

​吴正麟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355100

摘要: 在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推进中,传统教学方式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质疑。填鸭式教学即便是能为学生多灌输一些知识,但从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来看,还是不利于学生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本文以高中物理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体验学习双循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高中物理;体验学习双循环;探析
DOI:10.12721/ccn.2021.157064
基金资助:本文系宁德市普通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立项课题
文章地址:

教师将体验学习双循环教学模式引进高中物理科目教学课堂,一方面可优化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物理学科教学效率。

一、体验学习双循环圈理论理论概述

体验学习双循环圈理论是尊重人的认知规律,按照不同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模式,将体验学习划分为若干阶段,根据学习的对象、行为和结果的二元性形成两个学习循环圈,启发学习者经历“理解体验”-“转化体验”-“获得新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1]

具体而言,图1 中的方框表示具体的学习阶段,箭头表示学习活动发生的次序,小圆圈和带有字母的大圆圈是模型中的节点,表示不同学习阶段之间起承转合的重要事件或关键时点,命名为“学习筛子”(learning filters)。从模型构成的看,双循环圈模型主要包括了两个学习循环圈和四个相同的学习阶段。

823.png

图1

左边的具体—主动—直接学习循环圈用来表示一类学习活动的发生过程。这类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通过实践或观察真实事件进行的学习,是一种效能最高的学习活动。而具体—主动—直接则用来表示这种学习活动的性质,用于解释真实情境中,学习者主动参与具体事物学习,获得直接经验的情形。在这种学习圈下,学习者会用到听觉、运动知觉、语言等多种感官和知觉,比较适合“做中学” 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右边的抽象—被动—间接学习循环圈用来表示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发生过程。这类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通过倾听或阅读进行的学习,属于效能最低的学习活动。间接—被动—抽象也用来表示这种学习的性质,用来解释虚拟情境中,学习者被动接受抽象知识,获得间接经验的学习情形。这种学习一般只涉及个人的视觉和听觉。通过以上分析,可发现两个体验学习圈分别代表了两种具有对立性的学习活动,因此这一模型也是按照两极性的原则建构的。

二、体验学习双循环开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人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只有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才能承担起建设祖国、复兴祖国的重任。然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刷题考试,各方面能力和素养都是比较弱的,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体验学习双循环的应用则为当前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体验学习双循环中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来探究知识、体验知识,进而强化学生认识和感受,这对于学生能力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体验学习双循环的本质与素质教育的培养是一致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体验学习双循环,进而提升学生素养和水平。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体验学习双循环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其次,通过体验学习双循环可以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课上变得更加积极活跃,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从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改进。此外,在不同的学习体验中还可以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再遇到困难和问题也就更加敢于面对和解决。

(三)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地位也有所下降。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都采用灌输式教学,而新的教育环境和背景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还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教育的要求[2]。而体验学习双循环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想要充分落实体验学习双循环还需要教师转变教学心态,充分理解体验学习双循环内涵,并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引。长此以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也会得到逐步的提升。

三、体验学习双循环模式下教学设计策略

(一)拓宽体验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1)物理现象生活情境化

在目前高一的课程中大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为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答,高中物理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设置教学情境,但是不同阶段的学生他们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老师最好选择适合他们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的知识来实施教学,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生活中蕴含着这么丰富有趣的物理知识,增强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更有利于他们对生活增强观察感和体验感。比如在讲授加速度的内容时,结合最大速度较大启动得慢,而最大速度较小但启动得快的原理来选择出在城市交通中什么交通工具最适合,那么学生就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交流,选择出车应该最适合在市区内行使。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并且还获得了生活经验,提高了课堂的参与性。

(2)利用物理史料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物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发展至今,诞生除了很多关于物理的小知识和物理学家,这些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物理史,因此教师通过将物理史运用到物理教学之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家背后的艰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创设出关于物理学发展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当前科学成果是来自不易的,同时培养出学生实事求是的实践品格和精神,增强不断学习物理的动力[3]。比如亚里士多德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原理被认为是真理,但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敢于质疑他的理论,并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来间接证实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这一个典型的物理史的例子,老师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就可以很好地结合,让学生明白世间并没有绝对的真相,培养学生重视实践来推导理论的精神。

(二)利用合理组织教学实验营造课堂氛围

物理学科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很多知识内容都需要进行实验才能帮助学生了解,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入实验,根据实际的内容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通过亲手实验之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的流程和结果,自主谈论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并对重点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4]。比如电磁感应就是高中物理课中的重点学习内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电”和“磁”内容都过于抽象,如果老师只是讲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必然会觉得很枯燥,没有兴趣学习物理。但是结合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讲解,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就会明白“电生磁,磁生电”的原理,增强物理的直观性,还能提高学生不断探索和解答物理知识的动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扩展物理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中学物理教学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不仅肩负着教授科学理论的责任,同样要使学生具有能够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科技的能力。物理教学涉及科技应用的内容与影响,反映在新科技革命下的时代特征,也使得学生能够从“书中楼阁”走向“现实生活”,更加广泛地认识到“科技改变生活”的意蕴。

参考文献:

[1]张颖.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6X):56.

[2]温树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152.

[3]王疆.浅谈高中物理体验式学习的有效实施[J].数字化用户,2020(5):104.

[4]沈志辉.高中物理课堂“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优化[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