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技术和医学知识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等,导致了疾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其中,肺结核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1]。因此,如何提高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人性化护理已经成为了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而对于肺结核病人而言,人性化护理更是至关重要[2]。因为肺结核病情复杂,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同时伴随着身体虚弱、精神压力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患者的心理状态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肺结核病护理过程中,人性化护理显得尤为必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年龄30~78岁,均值(53.12±1.3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34~79岁,均值(56.23±1.21)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别有统计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常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输液等。
1.2.2 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其具体内容如下:在肺结核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需要提供一系列个性化护理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常规护理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管理;药物监测;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家庭支持等等。这些方面的护理工作都需要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以确保每个病人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对于饮食管理来说,要保证病人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并避免过度进食或暴饮暴食。同时要定期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用药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饮食方案。药物监测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肺结核病的特殊性,许多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医生开具的处方,并且随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心理疏导也十分重要。因为肺结核病是一种长期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护士们应该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康复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通过适当的锻炼和活动,可以增强病人身体素质,促进恢复。此外,还可以为病人制定合理的生活计划,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程度;(2)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的各项数据采用SPSS 2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样本均值(x̄±s)标准偏差为表现形式,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 0.05)。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2.2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在肺结核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其内涵包括对患者个体需求的理解和满足,以及通过情感关怀来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等方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同时也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3]。首先,人性化护理服务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这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实现。医生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给予回应和支持。同时,护士也应该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照顾和帮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其次,人性化护理服务还需要注重精神上的关怀。对于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来说,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例如,可以在病人休息时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安排一些娱乐活动等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压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感[4]。最后,人性化护理服务还涉及到医疗技术的应用。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如新型抗生素药物、基因测序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肺结核病的治愈率,同时还能降低治疗成本。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学习新知识,掌握先进的诊疗技能,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目标,需要深入研究其理论基础。目前,关于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包括:人本主义、社会支持理论和情感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提供了指导性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人本主义是一种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人性学派。它认为人类应该被尊重和关爱,而不是被忽视或剥夺自由意志。在肺结核病护理中,这种理念可以体现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上。医生要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关怀。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疾病治疗的效果。社会支持理论是指人们通过相互支持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在肺结核病护理中,这种理论可以用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医生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同时,社交支持也可以通过社区组织和社会活动来实现。例如,组织志愿者参加义工活动,或者举办文化交流会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心,还能够让他们与其他患者建立联系,共同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5]。情感管理理论则是指通过对情绪进行调节和管理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的一种行为疗法。在肺结核病护理中,这种理论可以用于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痛苦。医生可以通过聆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提供必要的安慰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来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是肺结核病人护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充分理解患者的需求和偏好,才能真正做到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应该积极参与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研究和实践当中去,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巧.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结核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5):385-386.
[2]殷晓红.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结核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6):75.
[3]李康花.分析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处置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05):126-128.
[4]李爱爱,吴亚亭.护理干预肺结核合并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2):159-160.
[5]邱明梅,经者.综合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1,6(16):19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