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刘怡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北销售分公司,甘肃省兰州市,730070

摘要: 本文针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分析了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流程和审计方法的变化。接着,提出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优化内部审计的策略,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审计人员能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等。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最后,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财务共享;企业内部审计;审计策略;信息技术;内部控制
DOI:10.12721/ccn.2024.15785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性的增加,财务共享模式逐渐成为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然而,财务共享模式也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有效开展内部审计,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1.1 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

财务共享模式是一种将企业内部财务业务集中到专门的共享中心进行处理的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集中化处理、标准化流程、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将财务业务从各个业务部门中分离出来,集中到一个共享中心进行统一处理,从而实现财务业务的集中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此外,财务共享模式还强调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财务业务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1.2 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审计流程的影响

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审计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财务共享模式使得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由于财务业务集中处理,内部审计需要关注的是共享中心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而非各个业务部门的财务业务。其次,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审计的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需要更加关注共享中心的运营效率、风险管理和合规性,以确保财务共享模式的顺利实施。最后,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出了挑战。由于内部审计与共享中心存在业务关联,如何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1.3 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的要求

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熟悉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其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审计工作。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共享中心、业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最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和评估共享中心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巨大挑战。由于财务共享中心集中处理大量敏感财务数据,一旦数据泄露或被非法利用,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应对这一挑战,内部审计部门需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定期安全审计等。同时,应加强对财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数据安全意识,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2 内部审计独立性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确实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这种模式下,财务共享中心作为集中处理财务事务的机构,与业务部门在物理上和职能上分离,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可能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业务流程的细节和潜在的风险点。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受影响,企业必须明确界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赋予其足够的自主权,使其能够独立于其他部门进行审计工作,不受外部干扰。同时,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丰富的业务经验以及高超的审计技能,这样才能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更加有效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从而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此外,企业还应通过定期培训和持续学习,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以适应财务共享模式下的新要求。

2.3 内部审计与财务共享中心的沟通协作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与财务共享中心的沟通协作至关重要。双方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审计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与财务共享中心进行沟通,了解其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状况。同时,财务共享中心应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审计资料和协助。通过加强沟通协作,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2.4 应对策略与措施

针对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企业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与措施:一是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二是优化内部审计流程,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规范;三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职责和权限;四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五是强化内部审计与财务共享中心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挑战。通过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与职能

3.1 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优化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应与财务共享中心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利益冲突。此外,内部审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审计团队,负责对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需加强与公司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审计体系。

3.2 内部审计职能的调整与拓展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的职能需要相应调整和拓展。一方面,内部审计应关注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效率,评估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需加强对财务共享中心的风险管理,确保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此外,内部审计还应关注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安全,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在拓展职能方面,内部审计可参与财务共享中心的流程优化、系统升级等工作,为财务共享中心的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3.3 内部审计与财务共享中心的协同机制

内部审计与财务共享中心的协同机制是确保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关键。首先,双方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审计发现、风险预警等信息。其次,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此外,内部审计还需关注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创新,评估其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在协同机制方面,内部审计与财务共享中心可共同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范围、方法和时间安排,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结语:

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本文通过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应用、专业能力提升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未来,企业应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的新路径,以适应财务管理的新趋势,确保企业财务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学鹏.财务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重难点分析[J].财富生活,2021(08):91-92.

[2]秦艾,刘建梅.加强内部控制,构建业财融合新体系[J].中国储运,2021(12):163.

[3]王飞鹏.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1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