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工民建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研究

蔡云龙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工民建工程是我国建筑工程的重点部分,近几年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工民建工程的因素,工民建技术的提高能够带动整个建筑企业的发展,如何高效的对工民建进行管理就成为了当今社会一大重要问题,高效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情况,甚至是施工成本也能很好的把控。本文通过研究工民建施工技术,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DOI:10.12721/ccn.2021.1570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工民建工程快速的发展带动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工民建工程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所以应该在不断提高工民建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管理方式,对工民建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相应技术,促进我国工民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使工程相关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工民建建筑施工质量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质量不合格的工程数量也逐渐增加,工程施工事故也时有发生,工程的质量与工程施工时的安全性问题成为了当今人们较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们更向往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更为安全的建筑。这种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工民建施工的难度,是我国工民建建筑工程的开展更为缓慢。所以为了有效提升工民建施工效率,满足施工安全性要求,提高建筑使用率,采用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合理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工民建工程的准确性,减少人为产生的误差,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但是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工民建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相关人员要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方式的选择。经过我国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已经研究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管理方式就施工问题进行选择,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就不同的工程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然后对选择的管理方式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实际情况得出管理方式是否能有效处理工民建中出现的问题,还要保证管理方式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这样才能使工程与国家方针相吻合。

(二)有效节约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还能够起到减少施工材料浪费的作用,使工民建工程更加具有经济性,合理的管理方式能够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进行工民建工程的施工,在施工设计阶段就尽量选用能源消耗不那么大的设备进行施工。管理的范围小到使用材料的单价、大到设备的维护费用等等。这些都是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问题。所以在进行工民建施工管理时,管理人员应该对工程有全面的认识,将工程施工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都考虑进去,尽可能减少工程的造价,对比使用材料和仪器的经济性问题,得出最优的结果。这样在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时,大幅度减少工程造价,实现企业经济最大化。

二、常见工民建施工技术

(一)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是工民建施工中最基本的施工环节,也决定着工程整体的施工走向,一旦出现问题,整个工程都会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工程后面的施工情况。所以在对桩基础进行施工时,一定要认真负责的进行操作,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工程细节。进行施工前,工作人员应该在对工程周围环境、水文进行勘测,由于桩基础施工是一个比较费时的施工过程,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工程的展开,其中影响较为明显的是施工地点的降雨问题,长时间、大型的降雨量将会使施工地面出现雨水堆积的现象,影响施工的开展,一些施工材料也会因为潮湿而降低其性能,使工程质量下降。所以施工前一个合理的勘测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便于在雨季或极易下雨的南方施工时,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工程研究出能够有效排出雨水的方法,减少因环境带来的工程延误。施工时要考虑到施工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沉降技术是桩基础施工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技术,沉降技术与其他技术有很大区别,是比较不好掌握的一项技术,综合性很强,其中含有很多复杂的学术知识。所以我国一定要不断进行沉降技术的研究,防止因沉降技术了解不到位造成桩基础出现问题。承载力技术对桩基础施工也非常重要,可划分为竖向与横向两个层次承载,对单一方向的受力进行减缓,从而使基础整体承载能力得到提升。最后还要确定桩基位置,根据实验得到的信息调整桩基长度、打桩顺序等等,对确定的方案不断进行调整,争取做到最好,保证结构稳定和工程施工的安全。在勘测建筑周围环境时还要考虑施工现场土地是否平整,是否有垃圾等影响施工的因素,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确保人员和工序,使工程在规定时间和范围内顺利完成,科学的将工程风险降低到最小,使工程能够有条不紊的实施。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最常使用的建筑施工材料,混凝土好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特性,结构不稳定,经常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在不影响建筑整体性能的基础上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这样能够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效率,使工程更加高效和稳定。混凝土也与环境问题有关,混凝土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程度。剧烈的变化会使混凝土快速的收缩或膨胀,使混凝土出现破裂现象。施工时除了对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控制外还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凝固。在混凝土初凝以后,选择合适时间振捣一次,对混凝土表面泌水情况进行排除,振捣施工结束后,再进行压膜密实处理,最大限度地消除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的发生。在挑选混凝土及材料时,要经过科学的分析,提高混凝土应用效果。对即将应用的混凝土和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混凝土与其他施工材料的材质和规格。对于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一定要进行更换处理,确保之后施工的有效进行。

三、工民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浪费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诸多行业中,建筑行业的能耗问题一直在我国能耗行业中占据主要地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的能源、资源被消耗,尤其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由于建筑量非常大,所以能源消耗量也相应的比较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民建施工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在施工中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包含电能、水及其他能源的浪费数量尤为惊人。

(二)安全事故发生率高

对于建筑施工行业而言,由于劳动强度比较大,且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客观上也决定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偏低,其中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由于农民工受自身条件的制约,在理念、思想方面局限性较大,在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差。且诸多施工企业过度注重施工质量、进度等因素,而施工安全因素有所忽视,在规章制度中未对安全责任体制明确规定,导致安全管理措施在整个施工现场无法深入贯彻,极易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能否高效、准确的进行施工与工民建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密切相关,工民建的发展还能带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发展,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大力开展与工民建技术和管理方式的研究,相关人员应该尽快提升与其相应的技术,对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发生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的进行控制,提升我国建筑的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岳建勋.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质量优化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5):167-168.

[2]唐月发.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0):19-20.

[3]钟岚燕,彭志华.关于工民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2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