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深化改革推动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深度发展,形成了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良好格局,以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生活化教育理论与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的可行性,并且借助案例分析,总结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对策。
一、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现状
(一)未能将教材知识与实践有效地融合
由于高考成绩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会将提升学生的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一些教师以灌输大量理论知识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忽略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由于对实践教学模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从而降低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综合能力,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灵活地运用教材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积极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动力,从而造成学生成绩的下降。这种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形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对其今后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
(二)忽略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
若要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教师应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基础,来设计教学方案。然而,在传统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将大量的课时用来讲解具体题型,忽略了生物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失去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兴趣。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学生无法培养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往往会感觉力不从心,无法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摒弃这种教学理念。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相较于传统高中生物的教学形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具趣味性,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物教材当中所包含的知识比较广泛、复杂,学生在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时,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掌握。加之教师教学手法的陈旧,使课堂的气氛得不到活跃。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授课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之下,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将生活与生物学知识进行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构建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当中,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被充分地调动,并且其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生活当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种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人技能得到充分的培养,有利于其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并且通过生活当中有趣的生物现象,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带给其学习乐趣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科素养的目的。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当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融入生活情境当中,展开对问题的探究,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课改后,倡导以“生本”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发展为目的,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以鼓励的方式帮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促使学生主动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针对具体问题与教师展开探讨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加师生间的沟通,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利用“生活化”的教学例子,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应改变以往只依托于教材展开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针对学生的经历来进行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在举例子时,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较紧密的例子,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授课,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大多养过植物吧,那谁能讲一下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特点?”学生:“植物顶端的叶子会比较鲜绿、离根部近的叶子会比顶端的叶子先枯萎、植物爱向有光的方向生长……”教师:“那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切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这一“生活化”的例子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融入问题当中,使其求知欲被充分地调动,从而展开更高效的学习。
(三)利用“生活化”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
在高中生物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可以运用一些较日常化的语言来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一定要引导学生将“生活化”的用语转化为生物学专业术语,否则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在解析生物学试题时,需要学生运用严谨的生物学术语,对生物现象进行描述。然而一些学生在解题时,虽然能够运用知识进行解答,但由于其生物学术语的运用能力不到位,往往会采用日常化的用语对生物学现象进行描述,如此会使其在考试当中失利。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日常化的语言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但教师应在学生理解知识后,引导学生运用专业化的生物术语对知识进行描述、总结。在日常的教学、交流当中,要求学生以专业化的术语来描述生物学现象,以此来培养学生生物学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例如:在进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俗地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孩子像爸爸、妈妈是连续遗传,而孩子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则是隔代遗传。通过这种讲解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隔代遗传,什么是连续遗传。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术语的转换,使学生在理解遗传知识后,可以运用生物学术语描述这一生物现象。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支持,需要采取实物教学联合想象,推动学生的理解能力;尝试让生物知识联合生活中生物现象,形成多角度的分析探索;重视增加一些生活化课外实践作业活动,确保知行合一,以此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性发展,运用先进新颖的教学方法激趣,培养其学习生物的自觉性,从而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积极有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安晶晶.学周刊,2019(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