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在养老金融服务领域发展应用的影响

王立伟 傅志强 梁春利 王慧

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

摘要: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在反诈领域推出的强有力措施,使广大群众的金融安全意识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金融知识匮乏成为老年人参与金融活动新的风险点。提高老年群体反诈骗和防范意识的同时,应充分运行新技术手段推动和促进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探讨传统模式下养老金融服务存在的安全风险,从而分析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在养老金融服务领域发展应用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科技;养老金融;影响
DOI:10.12721/ccn.2024.15786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2023年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中显示,有近14.14%的调查对象在金融投资中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同2017年(30.30%)、2020年(21.47%)、 2021年(15.60%)等年度调查结果相比,受骗人数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超过10%的上当受骗比重仍不容忽视。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风险最大,达到23.87%,50-59岁的群体上当受骗的比重也较大,表明当前中老年人群反诈骗和防范意识不足,遭受诈骗风险概率较高。

1传统模式下,养老金融服务领域存在的安全风险

1.1系统安全风险

1.1.1网络攻击风险。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勒索病毒攻击等网络攻击手段可能对养老金融服务系统造成威胁。DDoS 攻击会使系统的网络带宽被大量占用,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对外提供服务;勒索病毒攻击则会加密系统中的数据,要求机构支付赎金才能恢复数据,给养老金融服务机构带来经济损失和业务中断的风险。

1.1.2系统故障风险。软硬件故障、电力中断等可能导致养老金融服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老年人的业务办理和资金交易。例如,系统的服务器出现故障,可能导致老年人无法登录账户、查询余额或进行转账等操作。

1.2业务安全风险

1.2.1欺诈风险。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养老金融服务的交易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欺诈行为提供了机会。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伪造身份、虚构项目等手段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金。例如,以 “养老服务”“养老项目” 等为幌子,向老年人推销虚假的理财产品或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吸引老年人投资,最终导致老年人的资金损失。

1.2.2操作风险。金融科技的应用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如果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业务错误或安全事故。例如,操作人员在输入数据时出现错误,可能导致老年人的账户信息不准确;或者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由于操作失误,给出了错误的评估结果,影响老年人的投资决策。

1.3数据安全风险

1.3.1数据泄露风险。养老金融服务涉及大量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健康状况等,这些数据对黑客具有吸引力。如果金融科技公司或养老金融服务机构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黑客可能通过网络攻击、恶意软件等手段窃取数据,导致老年人的个人信息泄露,给老年人带来隐私侵犯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1.3.2数据篡改风险。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可能被篡改,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养老金融服务机构依赖被篡改的数据进行决策或提供服务,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例如错误的投资建议、不准确的风险评估等,给老年人的养老金融资产带来损失。

1.3.3数据滥用风险。金融科技公司或养老金融服务机构可能未经老年人授权,将其数据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如精准营销、数据交易等。这种数据滥用行为不仅侵犯了老年人的隐私权,还可能导致老年人收到大量不必要的营销信息,影响其生活质量。

2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对养老金融服务领域发展的影响

2.1对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的影响

2.1.1产品创新加速。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挖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开发出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养老金融产品。例如,根据老年人的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等因素,设计出不同期限、不同收益水平、不同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养老保险产品等,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2.1.2服务模式智能化。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应用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智能投顾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提供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智能客服则能够随时解答老年人的疑问,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也将不断优化,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1.3服务覆盖范围扩大。借助移动支付、在线银行等金融科技手段,使养老金融服务可以突破地域和资源限制,覆盖到更多偏远地区或资源匮乏的社区里的老年人,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2.2对养老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影响

2.2.1提升运营管理效率。金融科技可以帮助养老金融机构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2.2.2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金融科技可以帮助养老金融机构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风险模型的建立,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准确评估与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老年人的资金安全。

2.3对养老金融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2.3.1行业竞争加剧。金融科技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使更多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新兴机构进入养老金融服务领域,与传统的金融机构展开竞争。这些新兴机构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会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造成一定的冲击,促使传统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2.3.2合作共赢成为趋势。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其他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例如,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可以合作推出综合性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可以合作开发金融科技应用,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金融机构与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合作构建养老金融生态,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

2.4对老年人金融素养与养老观念的影响

2.4.1提高金融素养。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金融素养,使他们更加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掌握金融知识和技能,增强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平台,老年人可以方便地获取金融信息和教育资源,学习如何进行理财规划、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金融产品等。

2.4.2转变养老观念。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养老选择和方式,可能会促使他们的养老观念发生转变。例如,以房养老、养老信托等新型养老方式的出现,让老年人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子女赡养和社保养老,而是可以通过金融手段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提高养老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2.5对养老金融监管的影响

2.5.1监管挑战增加。金融科技在养老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带来了新的风险和问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这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法规,加强对金融科技应用的风险监测和防范,确保养老金融服务的安全和稳定。

2.5.2监管科技发展。为了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监管挑战,监管机构也需要积极应用监管科技,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水平。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养老金融机构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和风险隐患;建立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监管数据的共享和互通,提高监管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新形势下,金融科技的融入为养老金融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金融科技在促进金融行业和养老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推动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公司等与金融机构合作。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老年人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消费习惯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更符合不同老年个体需求的个性化金融产品。此外,通过对交易数据的分析和模式识别,识别出异常交易行为,如大额转账、频繁交易等,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第一时间向金融机构和老年人发出预警,有效阻止欺诈行为的发生,从而保护老年人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