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高考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刘莉颖

齐齐哈尔大学附属中学,161000

摘要: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物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应对现有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通过精心设计,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实践课堂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上的问题,建立理论与生活联系的渠道,适应新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为学生不断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高中生物;课堂实践
DOI:10.12721/ccn.2023.1570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新高考改革下提出新的要求,应注重在新情境下对学生实践学习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注重对其指导教育。笔者站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打造实践课堂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进而让本学科成绩得到提高。

一、主题创设环节的教学策略

主题创设的教学目的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初步掌握生物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具体操作是在教师预设的主题情境、主题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该过程也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起点。创设出相关的主题情境、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并对所学知识点有一定的初步了解。例如,在高中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课程教学中,因为学生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就对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小。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特点,以及与非生物环境的对比,教师有必要利用主题式教学方式,明确“细胞中”这一教学主题,然后围绕教学主题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教学问题。在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并采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对生物体细胞中元素的组成特点、构成化合物种类等基础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补化学元素的广告视频,以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然后,再提出“为什么有这么多补化学元素的广告呢?”“细胞中常见元素有哪些?”“这些化学元素对人的生命有什么意义?”等问题,通过与主题相关的预设问题引导,有效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生命意义的教育渗透人文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

二、主题解释环节的教学策略

主题解释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及教师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归纳性、提升性、拓展性讲解,完成课堂知识的构建。尤其对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讲,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讲解,以及学生面向全班的展示性讲解,从而层层分解难点主题问题,有效弥补知识漏洞。例如,在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程所学知识点,概括出本课程的重点知识内容与学习主题问题,包括如何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如何利用演绎法探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学习成果,并引导各小组派出成员在全班进行展示性讲解,以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问题能力及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讲解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对类比推理法、演绎法的深入分析探究,锻炼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并最终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良好培养。

三、主题迁移环节的教学策略

主题迁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通过不同情境下识别与思考生物学问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解决生活疑问与困惑,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在主题式教学模式下,对生物课程教学中已确定的主题问题和重难点知识进行良好迁移应用。对学生而言,在记忆理解相关生物知识、概念后,需要将其灵活用于作业习题、实践生活当中,才是深度化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迁移环节的教学中,要科学应用问题教学、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经历生物知识应用的过程;要积极地将问题与生活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应用所学单元知识,实际解决生活疑问与困惑;要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以进一步激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例如,在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的课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遗传学知识,可以将遗传病的危害和预防作为主题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关注遗传病”的话剧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遗传病的话剧表演并进行评比,实现对主题问题的迁移应用。这不仅能让学生深刻地掌握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而且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和科学探究素养的良好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高考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障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生对新版教材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中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能力,倘若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就不利于生物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他们后续生物学习也会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保障生物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应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满足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所提出的要求。例如,在学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时,应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阅读相关素材,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酶的作用、本质以及特征。阅读过程中还可以找到潜台词或者言外之意,让其更好地理解生物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另外,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可比性的阅读材料堆放在一起,引导学生积极去阅读,通过阅读可以发现问题,随后通过辨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还要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这都是提升学习成绩需要注意的内容,从而得以保障高中生物实践课在新高考改革下更好地开展。

五、加强实验教学指导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实验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理的道理。例如,在学习“被动运输”时,可以创设有效的情境,提前准备好洋葱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并适当地提出问题,让他们利用现有知识并通过实验操作去验证,从而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切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案,并对学生实验活动进行点评,针对不足可以通过改进或者重新设计,让学生对实验设计思想有个清楚的认知,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才可以提高学习技能。要想学好生物,就离不开实验活动,这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在实验操作中享受生物学习所带的乐趣,对于生物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做好铺垫。

结论: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其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传统教学大多数是以单纯讲授为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思维。本文针对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生物课堂实践展开分析,通过采用多样的新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他们能够在生物课堂中收获新知识,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周军花.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研究,2022,(09):80-82.

[2]徐扬.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科知识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1):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