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是常绿乔木,有良好的观赏性,还可以用作绿化建设工作。而且,这种树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长势好。主要种植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当中,是林场在制定人工造林计划时,首选的一种树木。为节约资金,提高树种发芽率,林业工作者通常会考虑在工作中使用营养杯来育苗,相关工作流程如下:
1.樟子松营养杯育苗工作的基本流程
使用营养杯育苗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根据樟子松生长期的形状特点,制作营养杯。并要根据树木生长习性,调控土壤的营养度。同时,应优选高质量的苗木,有序展开基础培育工作。
1.1筛选树木
首先,应选择2年生的苗木,注意优选主枝干粗壮,枝叶茂密,且树叶、枝干上不存在虫蛀情况的健康苗木。选择苗木高度需控制在12cm以上,苗木地径需控制在0.3cm左右。其次,应选择带土移植的方式完成苗木运输工作。起苗时,还要关注苗木根系的生长情况,确保所选苗木的质量符合人工造林工作的基本要求。
1.2制作容器
营养杯根据造林需要而定,一般选用规格有三种,分别是:12*20、15*20、20*20。苗床制作尽量选择土地平整、交通便利、有水源、光照充足、无积水、无风沙、通风良好的地块培育苗木。苗床深度为25cm,宽度为1m,长度根据苗数量来决定,苗床底部要保证水平,避免浇水时出现积水问题。并且,每两个苗床中间需要预留出55cm的过道,以此来为苗木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1.3土壤配比
营养土采用黄沙土、松针腐殖土、山皮土,按照0.5:1.5:8的比例搭配。营养土需均匀筛选配置,去除土壤中多余杂质,利用1%硫酸亚铁溶液消毒,保证营养土具有较好的通风、保水、保肥性能。苗木装杯需要遵循“随起随装”的原则,苗木需要置放在营养杯中间,然后向杯中填入营养土。营养土填入需遵循“一铺平、二盖、三提苗、四铺满、五墩”的原则。
所谓一铺平,就是指将袋平放,然后装入30%营养土,让根系在杯中自然舒展;二盖就是指再铺入30%营养土,覆盖在苗木上;三提苗就是指将袋立起,然后轻轻提起苗木,从而让苗木立在袋中央,避免出现窝根的现象;四满就是指将土装满至100%;五墩就是指双手环绕袋按紧将营养土敦实。有序完成上述操作,是提高樟子松生长质量的基础前提。
1.4培育工作
将已经备好的营养杯,放入事先挖掘好的池子内,营养杯之间要贴紧,杯之间的空隙需要用土壤填实,然后再灌水,灌水要做到一次性灌透,通过灌水让装杯容器苗根系和营养土充分紧贴,在灌水后,如若遇到杯间、杯内出现空隙的情况,要及时的填平土壤,然后根据营养杯内墒情,在早晨或者傍晚适时浇水。同时,要避免营养杯内出现缺水、积水等情况。苗床内杂草需要及时清除,注意管控人畜危害。及时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防治病害、虫害发生。在秋季,土壤上冻前浇透冻水,覆盖土壤以达到防寒的目的,将苗梢全部掩盖,防寒土壤厚度在4—5cm。翌年春季,在土壤解冻后才可撤除防寒土,然后灌水浇透。
2.应用营养杯展开人工造林工作的具体方法
在营养杯育苗工作结束后,应将樟子松移栽到实际的种植地当中,具体应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2.1确定时间
以东北地区为例,当地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因此,冬季不适宜栽种幼苗,会造成幼苗冻伤的情况。通常应当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展开人工造林工作,也就是每年的4-5月份。由于每年的气候特点都有一定差异,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造林时间。
2.2整地处理
整地是提高造林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前期营养杯培育阶段就已经耗费了许多资金成本,如果不能科学展开整地工作,会造成苗木长势弱的情况,浪费资金。针对这个问题,林场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专业的整地知识,一般整地工作以清理土壤当中的杂物为主,包括杂草、石块以及其他植被的根茎。与此同时,要配合完成松土操作,并在晴朗天气集中晾晒土壤。整地工作要与营养杯育苗任务同步进行,以免延误最佳的种植时机,而影响樟子松的良好生长状态。
2.3移栽技术
将苗木连带着营养杯一同运输到林场的指定种植地点后,应在地穴中央挖掘种植穴,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去除营养杯袋,剪去盘根,将苗木直立穴中央进行填土,深度达到土坨高度2/3进行挤实。然后再填土深度高出地基径1/10时,轻轻踩实土壤。要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判断是否要进行洒水、排水等基础工作任务。
2.4林间管理
前期工作结束后,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林间养护任务,重点应了解当地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分析病虫害的诱因,合理制定防范计划。并应当提升林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林间养护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林场要实时关注苗木的生长情况,及时疏枝剪枝,还要拔除林间的杂草。发现病枝、病叶后,应及时剪除,并进行集中焚烧、掩埋处理,以避免病害问题扩散而影响整个林区的植被健康生长情况,这是人工造林的关键环节之一。此外,应拟定营林管理计划,在树木生长期应使用封山育林政策,这是提高树木存活率的关键方法,可以避免林间生态环境被人为因素破坏。
结语:在使用营养杯进行樟子松的育苗工作时,首先应筛选高质量的苗木,并要根据苗木长势特点来制作容器。其次,应进行土壤配比,保证营养土的肥力充足,能够促进苗木的茁壮生长。同时,应展开灌水、施肥等基础的营养杯培育工作。最后,要确定苗木移栽到种植地的时间,合理完成整地处理任务,控制好苗木栽种间距、栽种深度。此外,还要结合天气情况制定相应的林间管理计划,提高成林效果。
参考文献:
[1]樊忠梅,翟杰伟.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8(6):1.
[2]潘成亮.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探寻[J].农业与技术,2018,3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