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五育并举”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

谭清源

岳阳市第四中学,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 通常来说,“五育并举”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共同发展,涵盖了“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不同内容。 “五育并举”往往是将其中的某一“育”作为主导,其他教育元素作为载体进行渗透和融合。所以,“五育并举”中的元素相互独立但又相互促进,实现了其中某一“育”就能有效推动其他几“育”的发展。例如,高中化学学科内容蕴含了“德智美”的教育元素、高中化学课外实践过程蕴含了“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的教育元素。究其本质而言,“五育并举”就是充分展现出教育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教育的活动。
关键词: “五育并举”;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3.15706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五育并举”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原则

1.1 转变教育思想,精准教学定位

“五育并举”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首先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育思想上进行转变,开展精准教学定位,并与“五育并举”构建的教育观念达成共识,这样才能推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核心素养培育的全面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充分结合“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以正确的教育观、育人观、学习观实施德育融合,将传统单一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应当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先行”为教育思想,融入“育人”“做人”“求知”“生活”等“五育并举”内容,让学生朝着“学做人”“学生活”“学发展”“学技能”“创新探索”的方向发展,实现高中化学教育的和谐、全面和统一,保障“五育并举”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顺利实施。

1.2 增强学生意识,强化“五育”氛围

“五育并举”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实施,也依托于“以人为本”“德育先行”“教书育人”,即要求教师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构建和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五育”氛围,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五育感知”,进而完成“五育并举”和核心素养强调的“求知”“全面发展”“学做人”。且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氛围之中,学生更能够感受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学会学习”“学习技能”等核心素养培育元素。最终,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呈现“主动学习”的状态,教师也摒弃了“强势输入”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轻松有趣,且核心素养培育得到保障。

2 “五育并举”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2.1 构建核心素养培育情境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情境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作为基本导向,并将“五育并举”的理念渗透和融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同时,结合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思维、化学思维能力、化学探索能力等实际情况,以高中生的化学兴趣为核心,创设丰富趣味的核心素养培育情境,将高中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学科建立联系,尽可能将化学现象或者化学理论呈现出“生活化”状态。这样,一旦高中生融入情境之后,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发觉化学现象,探究化学规律,归纳化学原理,实现自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比如,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播放“有机化合物”相关的一些影视作品和图片资料,让学生沉浸于教学情境中。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寻“有机化合物”影视作品中能够体现“认识有机化合物”“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乙醇与乙酸”“基本营养物质”等相关内容,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接近真实、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针对“有机化合物”中“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评判标准”“有机化合物的功能”的理论概念等开展知识深化和知识学习引导,潜移默化实现学生化学知识分析能力、化学知识观察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2.2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五育并举”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情况,科学地按照学生能力、性格等要素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合作学习氛围营造,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发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并依托主题探究为核心,推动学生化学探究素养的提高,将“五育”元素渗透其中。

2.3 立足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开展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思维培养务必立足于高中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习综合品质、化学学习综合能力、化学学习水平等实际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凸显化学学科思维培养的特征,还应当充分展现出化学学科知识的应用情境、实验情境等。

例如,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电能”相关内容的教学,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立足于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提炼归纳“原电池”“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中相关化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实验内容,以实验教学、实验操作、理论知识作为知识体系传授核心,逐渐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基础之上构建知识体系。尤其是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变化与守恒”“电化学过程的系统思想与方法”等重难点化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化学思维、计算思维、解题思维、学习方法转变等,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完成化学知识架构搭建、学习主题感悟、重难点知识掌握。最为关键的是,一旦学生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需要找准时机,将“简单的电镀实验”“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的实验操作融入其中,指导学生借助化学理论、计算思维、实验技能等开展化学实验。最终,在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化学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借助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将“化学发现”“知识感知”“实验观察”作为关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化学反应与电能”的重难点知识和理论内容实现了多思、多想、多做、多看、多分析,并通过思考和分析逐步完成化学学习思维和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不仅整体掌握了相关知识,还有效提高了化学思维的培养质量,并学会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4 强化实验教学成效

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依托实验教学,将核心素养作为关键,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多思、多想、多做、多看、多分析,并通过思考和分析逐步完成化学学习思维的搭建,进而让高中生学会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解决化学难题,尤其是采取灵活简单的解题技巧解答化学习题。同时,实验过程涵盖了“劳动操作”“语文阅读”“数学计算”“美术绘图”等学科内容,与“五育并举”概念有着紧密关系。所以,化学实验教育教学开展之前,高中化学教师务必充分研读教材内容,明确实验教学方向,归纳总结实验教学中可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的元素,并寻找核心素养培养和“五育并举”的融合点。这样,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在教师引导之下进行实验操作,接受知识传递,并在这一过程中接受核心素养培养。

“五育并举”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化学教学融合,让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探究性得到有效提升,推动高中阶段学生的德育素养、学习品质等有效发展。所以,“五育并举”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为高中学生的高效高质的化学知识学习注入了“强心针”,推动了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田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实验备考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34):21-23.

[2] 马思怡,李秀华,胡志刚.高中化学新旧教材中元素化合物实验内容对比分析:以人教版“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2(2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