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几年,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下,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建筑行业发展突飞猛进,BIM技术在此背景下顺应装配式建筑,也相应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建筑工程的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1BIM概念
BIM是一个国际通用的缩写,代表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这项创新性的技术方法首次被引入于2002年,由国外专家Auto-desk,Inc.提出。BIM采用数字化理念改进了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为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可视化管理和数据分析,协助业主做出更科学的抉择,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数字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建筑工程中,采用三维模拟技术并整合了建筑工程项目等多种相关信息,形成了一个工程数据模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全面反映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可视化仿真平台,为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支持。一个完整的BIM模型必须包含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所需的各种资源、数据和过程信息,这需要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共同合作。通过建立这些不同层面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提高整个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实现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建筑信息模型(BIM)为工程建筑项目提供了高效、低风险的解决方案,为项目开发建设的衔接和协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传递各方信息至设计师或承建商,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全程管理,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效率、降低投资成本,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为了全面存储和展示建筑各方面信息,BIM模型运用了最新的国际建模方法,融合了众多独特的建筑工具模型。
2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
2.1管理体系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体系存在较大的漏洞,多种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第一,施工单位没有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导致施工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造成了施工成本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施工单位并未对材料等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也未建立相关的检查标准,导致工程中留有较多的安全隐患。第三,施工单位没有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不能仅从采购环节进行成本控制,要建立动态的成本管理制度,实现对成本的科学把控。第四,施工单位没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导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较低,工程建设的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施工单位要高度的重视起来,针对当前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2.2材料设备问题
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材料的管理存在缺陷,导致材料的质量存在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效果。部分采购人员在购买建筑材料时,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没有严格遵守采购的标准,导致材料的质量存在问题,不符合建筑的基本标准,也无法达到国家要求的建筑质量。在对材料进行存放时,施工单位没有选择合适的存放场所,导致材料在存放过程中受到了影响。施工现场的环境非常混乱,涉及到了大量的人员、车辆和机械,很容易对材料造成破坏,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设支出,也会限制建设的质量效果。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在工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BIM技术可以集成管理工程信息。建筑工程项目包含的数据信息较多,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从不同方面分析数据,以掌握系统不同部分的信息以及运行情况。所以,工程数据的整理、分类、集成化管理是关键的数据处理阶段,具有较强的复杂性。BIM技术在进行仿真模拟时,会立足项目的实际情况构建仿真模型,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保证各分部细节信息的真实性,进而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
3.2现场设计变更处理
在工程实践中,设计变更是一项需要协调配合的重要因素,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设计错误、专业协调不及时、建筑信息流转缺失以及各方人员对设计变更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些都可能导致工程进度拖延或影响到工程质量。由于各专业立场和人员自身能力的差异,现场协调人员在满足业主新的要求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设计变更的繁琐和协调问题则可能导致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滞后,并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为了使项目顺利推进,缩短工期,降低投资,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做好工程设计阶段的变更管理工作,而设计变更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手段。BIM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设计变更的效率,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3安全交底,排除隐患
以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应用的安全交底方式过于陈旧,主要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将注意事项告知工作人员。这种交底方式的特点为:只关注交代的内容,忽视了工作人员是否能接受。对于一些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的施工,只能以书面的方式进行笼统介绍,并不具备警示作用,导致工作人员无法牢记在心。BIM技术能在施工现场中标注具有安全隐患的位置,使施工人员了解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为其提供有效、精准的解决方法。
3.4施工质量问题的查找
在专业施工完成后,如果发生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后续专业无法进行施工,将不仅导致项目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增加建筑成本。同时,这种情况也会给后期的维护工作带来繁琐性,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年限。这种建设方式常常直接导致项目质量下降,对后期工作的影响极为严重。因此,需要加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传统的问题排查方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来确定问题根源,效率和准确性存在不足。为确保建设项目正常运行,必须转向更科学高效的方法。在BIM技术框架下,信息追溯性和参数可追踪性使传统问题检索方法过时。BIM技术模型中的信息易于检索和调用,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率。在设计和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利用BIM技术模型可以准确查找责任方,避免问题滞留。
3.5完善建筑工程运维管理
建筑施工完成后,相关单位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及运维管理,其中在竣工验收阶段,管理人员可利用BIM技术构建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数据库,收集工程设计、施工等阶段的资料数据和造价成本数据等,利用BIM软件制作并输出相关图表和文档,以便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智能化、动态管控,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符合要求。在运维管理阶段,先关人员可利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的相关数据参数进行管理,并根据这些数据构建建筑的可视化、模块化模型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运维管理方案,确保建筑质量与服务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结语
BIM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信息技术,近几年已广泛应用于一些大型建筑项目的现场管理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建筑管理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也避免在建筑工程中产生诸多问题,促使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陈兆升,樊怀亮,吴婧.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7(23):134-136.
[2]单建国.刍议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0(11):123-125.
[3]张伊祥,朱仁民.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探讨[J].砖瓦,2020(3):113-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