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成长的学生,在思想观念及行为上与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古诗文教学中展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综合化的语文环境下引导学生提升古诗文学习水平,使其初步建立传统文化知识系统。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展开研究。
一、树立文化育人意识,发掘文化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在教学中,要关注语文在品德修养和审美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要求在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中都有所体现。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古诗文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为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文化的育人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同时改变过去那种只关注古诗文知识教学的做法,发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文化渗透。例如,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这篇古文时,文中出现了许多文化知识和现象,语言文化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在文言现象分析、字词句学习、翻译和朗读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抓住“传记文化”“典籍文化”“外交文化”等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并将一些课外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如从内容、题材入手,对比《战国策》与《左传》《史记》之间的差异性,讲述古代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让学生阅读一些历史资料、人物传记或者类似的故事,如《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让学生领会政治艺术、外交辞令在表达方面的高超之处。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创新教学手法,彰显传统文化的活力与朝气。
文化是有情感、有温度、有灵魂的。在古诗文教学中, 单纯的说教很难让学生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无法让学生顺利融入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以往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了机械的说教和“灌输式”教学,致使学生只能借助教师的语言和书本上的文字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削弱了古诗文教学的效果。鉴于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法,创设教学情境,彰显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兴趣盎然的感觉,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时空隧道,与古人产生思想共鸣[3]。例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和有趣的话题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情感:“中国古诗文和书画中有‘花中四君子’。大家知道‘花中四君子’都有谁吗?”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导入教学课文:“中国人之所以将梅、兰、竹、菊视为‘花中四君子’,是因为它们有君子品质。其实,除了‘花中四君子’,还有一种花,也具有君子品质,在中国古诗文、绘画中也备受人们的喜爱,那就是莲花。即便是曾经发出‘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这样深沉感慨的文学家张养浩,也毫不掩饰对莲花的喜爱,如张养浩在《水仙子·咏江南》中写道:‘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不止张养浩,许多文人雅士都爱莲。不过,要说谁最爱莲, 当属宋代的周敦颐。他写的《爱莲说》才是爱莲颂莲、托物言志的千古名篇。今天,我们虽然无法做隐士,但是向他学习, 有莲的品格,做一名坚守情操的君子,还是可以的。”最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充分了解莲的品格和气质,认同和理解古人在道德情操、文化审美方面的传承性。
三、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学好传统文化,仅靠课堂上的 45 分钟时间远远不够,所以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从而实现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育。初中生的文化意识及文化表现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文进行艺术创作。教师可以将创作形式进行有效的扩大,在校园中举办传统文化节等活动。学生可以进行汉服秀、书法作品展示、民族乐器表演、话剧表演等。为了突出活动的文化性质,教师应引导学生确定艺术表演的文化主题。例如,围绕《论语》,学生可以选择“孔子周游列国”主题的话剧表演等。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表演活动的主体,并积极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帮助。
四、扩大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范围。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古代汉语也是一种应用型语言,应帮助学生在应用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水平。应用古代汉语进行对话、写作的难度较高,而学生的文化积累不足,往往难以实现。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古诗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断巩固传统文化知识, 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细节。
例如,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与作者同时代的其他诗文作品,或选择不同时代描写相同主题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总结其中的共同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能够不断进行古诗文的拓展阅读。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将其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如《古文观止》《唐诗鉴赏大辞典》等。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文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载体。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古诗文的文化价值,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品位,并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落实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