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生物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

​李柳红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重庆,400714

摘要: 生物学是一门融合多门学科的综合学科,天然与其他学科发生错综复杂的联系,具有丰富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学科通过减轻作业负担,减少校外培训给学生们和家长减负,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时空保障。
关键词: 高中生物;跨学科
DOI:10.12721/ccn.2023.1570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现如今的高中生物教学效果与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目前的生物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中时期是他们受教育生涯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学习量大大增加,学习难度也增加,每天都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疲倦心理,再加上他们觉得生物学习不甚重要,学习兴趣很难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主动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这会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流于表面,学习效果很难提升。

一、高中生物学跨学科学习主题来源

按高中生物学课程必修的两个模块,选择性必修的三个模块和选修课程三个模块作为素材,以“生活、生产、生命”为线,梳理确定了14个具有跨学科特征的学习主题,并标注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和所跨的学科门类。“家庭湿垃圾处理”主题高中生物学“细胞通过分解有机分子获取能量”内容,跨化学、艺术学科。“鱼菜共生系统探究”来自选修《职业规划前瞻》模块,跨化学、工程技术学科。

二、高中生物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

跨学科主题学习兼具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特点,特别适合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化学习方式。

1. 利用研究性学习开展课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形成一种积极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特别强调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跨学科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常常要采用研究性学习。

以“鱼菜共生系统探究”为例,“鱼菜共生”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让鱼、蔬菜、微生物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的复合耕种模式。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跨学科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让学生能够体验科学研究的流程,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通过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方法共同地解决一个问题,不仅相应学科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还实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 基于真实情境开展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通过集中关注学科或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主题,设计驱动性的问题,在学生自主或合作进行基于项目任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积极学习和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和培养素养的一种教学。项目化学习的主要流程包括:驱动性问题设计——方案设计——实施方案——成果展示。

“家庭湿垃圾处理”主题来源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生物学必修第一册《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细胞的代谢》第四节“细胞通过分解有机分子获取能量”内容。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主动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基于问题的活动设计、方法指导、过程引导、成果展示等为学生有效实施项目、最终成功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让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提升能力和素养的同时,品尝到行使责任带来的巨大成就。

三、高中生物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策略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育人方式改革中的一大任务,通过实践,研究者认为建立课程、创新教研和拓展资源是保障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

1. 基于跨学科主题,建立跨学科课程

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打乱不同学科课程内容的原有编排顺序进行二次开发,从真实问题或主题而不是一个又一个学科知识点的角度进行统整设计。高中学校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首先需要做好学校课程的统整设计。学校可以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共同开发出跨学科课程,打破学科界限,跨学科设计课程内容,建立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整合。

2. 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项目化教研

以往的单科教学,学科之间、学科教师之间的边界划分非常清晰,相互之间在专业上联系不多,教师如何进行跨学科课程统整设计与实施成为横亘在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中难以逾越的坎。因此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项目化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在跨学科项目主题化学习的理论和实操水平是一种事半功倍的策略。

在团队中,基于教师起点,以问题驱动研修主题,然后进行主题的分解并归属到学科,再分学科设计解决方案并实施,接着进行交流研讨,最终形成跨学科实施路径。在以上项目化教研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专家讲座、文献研读或案例分析、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并最终解决问题。我们鼓励教师摩研讨等多种形式,并最终解决问题。我们鼓励教师从自身学科出发,但不囿于学科内容,开展跨学科对话,帮助他们从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寻求与其他学科及外部人员的合作,确保人人明确实施要求,做到项目内容的无缝衔接和照应。此外,还应该让教师意识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在育人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激发他们对项目化学习的热情并建立自信。

3. 拓展跨学科资源,保障项目化学习有效实施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强调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学习空间不拘泥于课堂,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社区,与社会教育资源有机融合,在与外界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发展。这就需要得到社会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支持与配合,并给予适当的帮助与建议。因此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建立学校内部与学科学习相关的内部资源外,在活动实施和任务探究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挖掘和拓展可能的社会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包括场馆、实践基地、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内的各种资源,使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有机整合,并形成相应的机制,共同支持学生的项目化学习。

4. 与生活相结合

生物知识与生活之间存在联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这样能够让高中生在生活中了解生物知识,有助于拓展教材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让其对教材有初步的了解,这种方式能够在减轻教学压力的同时,节省课堂时间,便于开展拓展教学。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并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将其引入到课堂中,这样能够将教材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教师应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这样能够让学生代入到情境中,让其在情境中吸取知识、积累文化知识,以便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在选取生活素材时,应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件,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让其发现教材与生活中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 翟李红,林学文,曲瑞娜.基于主题学习的跨学科教研[J].教学与管理,2022(29).

[2] 杨丽萍.试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5):62-63.

[3] 马生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04-205.

[4] 乔亚玲,闵伶,邓自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2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