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究

张国强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中学

摘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一切教学机会渗透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创设,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价值观与情感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中物理;物理教学;情感教育
DOI:10.12721/ccn.2021.15709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基于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价值观念,强化物理教育活动的互动与实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积极探究中,拓展物理知识面,对物理知识和规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列宁曾经讲过:人如果没有情感,那么就会失去对于真理的追求。物理属于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教育的现状。当前我们处于知识时代,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要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要在知识讲解中融入情感,实现教学和情感的融合。

一、借助物理教材,实现以景导情,以情导情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由于高中生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还不够成熟,教师要借助于物理教材,实现以景导情,以情导情,让学生体会学习与情感的相辅相融,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借助于物理实验的新奇、趣味、直观、形象的特征,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欲望与探究欲望,同时,在粤教版物理新教材中涉及到的“讨论与交流”“实践与拓展”“资料活页”等材料内容,包含有大量科技故事,这些故事有趣、生动、插图直观,教师可借助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活页,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古代、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我国科学家的科学成就,了解我国科学家对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教材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体会科学家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与决心,遇到困难不退缩。

二、创设物理情境,调动学生的物理情感

高中物理知识相较于初中物理知识来讲,难度比较大、知识量也比较多,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知识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与抵触心理,因此,要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要注重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端正自我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比如,在讲解“机械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法国的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中用手抓住了子弹的故事,在讲完物理故事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名飞行员的本领这么大?你能做到抓住子弹吗?怎样能做到?”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又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为之后的相对运动讲解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于一些趣味的小插图来创设物理教学情境,“鸟笼中的鸟儿安然无恙”“蛋碎瓦全,瓦碎蛋全”,以此来导入静电屏蔽、冲量动量等的相关物理知识,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探究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物理观念,形成科学思维。教师还可以借助于物理实验来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物理中那些抽象的概念、规律。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拉一个绳子,并且绳子上要挂砖头,但是两个人怎么使劲都无法把绳子拉直,这时候学生就能够直观感受到物理矢量计算中1+1≠2的情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矢量计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发展学生的物理情感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要想展示出情感教育的优势,教师要借于物理知识来触及学生的意志领域与情绪领域,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发展学生的物理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高中生处于心理特征、个性特征的定型期,其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都不断在提升,更喜欢探究物理知识中的因果关系。对于高一新生,教师要抓住高一新生的心理特征来讲解物理知识,高一需要学习的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物理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有学习,教师要注意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设定阶梯性的物理问题,以此来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畏惧心理与抵触心理,引导学生逐渐了解高中物理特点,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拓展挑战类的物理作业,激发他们的斗志,拓展和延伸他们的视野,更好的锻炼他们的物理思维。对于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与支持,多了解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所在。

四、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感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联系实际生活、体育运动等,使学生“零距离”感受物理、体验物理、进而热爱物理,让学生亲身体会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与必要性,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的、学生熟悉的物理素材,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前提下,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引导学生分析体育运动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如乒乓球中的物理知识、举重中的物理知识、拔河中的物理知识、跳高中的物理知识、篮球中的物理知识、足球运动中的物理知识等等,通过分析这些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掌握其中的物理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更好的理解应用物理知识,达到物理和体育共同发展进步的目的。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在物理课堂中渗透情感教学,坚持物理教育的兴趣性、实践性、高效性,引导学生热爱物理,端正物理学习态度,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提高物理学习效率,自觉自愿的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同时,教师要深入挖掘物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素材,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基于新课程标准,合理设定物理教育目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增强物理教育活动的实践性与有效性,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立君.新课标下情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育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

[2]吴娟.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高中物理“后进生”的转化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