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职工培训管理信息化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吴雄燕

玉林市信息中心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和发展,在当前的职工教育领域中,需要有效改革职工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过程。在信息化背景之下,职工培训工作要面向社会信息化的需求开展工作,采用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不断地更新各种培训模式,完成对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的提高,确保其能够符合实际的工作要求,同时在职工的培训管理工作中,合理使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提高培训效率,确保培训质量的提升,综合地满足其职工的发展要求,最大程度地使职工培训工作可以得到稳定的开展。
关键词: 职工培训;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1.1571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法面面,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人、技术、设备等都完成创新研究,研究出更多的核心技术,以此来满足后续的发展要求。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工作的核心还是在于教学实践,人们所学到的知识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验证。但是传统的职工培训更加的关注理论知识,忽视了其实践能力,所以在使用信息化技术之后,教师能够精心准备课程,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职工可以更好地接受培训内容和培训管理。信息化技术在职工培训管理中的运用还能够从实际的内容出发,全面了解职工对于培训的想法,从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现有的培训管理模式。对于职工的培训管理工作需要结合信息技术,保证职工的培训工作开展更为顺利,从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现有的培训管理模式。

1职工培训管理信息化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作用

在职工的培养过程中使用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教师都是当中的管理者。随着培训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根据教育环境也要完成创新和改变。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与受训者在课堂上角色定位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教师要适应当前的变化,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同时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出培训效果。

1.1教师成为资源共享者

对于教师而言,过去的课堂上职员都是课堂上受训者,在此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绝对不对称。教学过程中主动权都抓在教师手中,而在实现了信息化之后,通过信息技术能够解决不对称的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权威被分散,教师从传统的课堂资源垄断者直接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合理使用计算机技术,教师通过生动的音效和各种视频画面来完成对兴趣的有效提升。此方法可以增强受训者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培训课堂上教师的可操作性与趣味性。

1.2教师变为知识的引领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的各种电子与数码产品目不暇接,更加适合教育的信息化设备也都日趋丰富。如今已经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的培训工作开展上培训教师都是课堂的中心,职员也是主要的记录者。但是融合计算机培训内容之后,教师在课堂上更加的趋近于民主,让受训者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成为课堂受训者的引领者。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课堂的引领者,在信息技术使用的环境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是培训职员的引领者,让职员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引领者,让其能够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如此一来也直接进入到培训管理时代。

1.3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

传统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知识的讲授者,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当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课堂讲授者、领导者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有着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最后融合各种先进的技术,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在理论培训课堂中,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完成改变,学生使用多种教具来完成学习内容的升级,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让受训者参与活动空间更大,职工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更加地浓厚。

2职工培训管理信息化

职工技术的培养上使用的主要方法为兴趣学习法,在课堂上只有受训者能够感兴趣,其可以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去。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就能够通过各种直观地具有变化形式的画面来完成对其的培养,满足受训者的学习要求,有效地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

2.1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科学选择信息化手段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是说信息化手段多多益善,为了单纯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科学的选择辅助教学活动的信息化手段。教师应当注意教学内容的反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每个教师的教学互动是否应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一定要根据活动的设计和目标来完成确定。一般而言,教学思想要更加的清晰,各种内容要富有创意,满足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有效使用与提升。

2.2信息化手段要更加富有感染力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其有着好的感染力,并且应当完成好的视觉结合。在课堂的上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根据受训者创设学习的情境进行建设,让职工可以做到身临其境,进一步地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时,应当充分考虑受训者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需要保证内容具有一定时效性,使用受训者喜欢的形式,在此过程中应当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培训手段去激发受训者的兴趣。

2.3信息化手段能够让教师与受训者积极互动

好的信息化手段,例如一个优秀的课件,应该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对于受训者来说,他们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将职工最感兴趣的东西展现在他们面前。教师的课件要根据课堂的需要以及职工的特点进行变化,随时操作调用。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受训者互动的过程,受训者的兴趣也更加高涨。

2.4信息化手段能够拓宽受训者思维空间

在培训过程中,要将信息化技术渗透到培训实践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全面演示一些技术环节,使职工能够更加直观和深入地了解技术方法。学技术的发展给职工培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上优秀的教学资源,科学的教育理念辅以科学的教学管理,让职工培训教育管理的发展更加适合受训者。信息化需要大量投人,而且信息化投人更新换代比较快,因而作为一名职工培训基地,也要认真审慎地对每一个受训者在信息化时代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进行研究,按照不同受训者的特点来寻找最优的方法来利用信息化为职工服务。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职工培养过程中需要制定好的培训计划,同时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此过程中需要融合现代化的培训技术,保证职工的培养效果得到提高,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鼓励其积极地参与到培训工作当中,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员工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 王强.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4)

[2]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 赵文英.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9)

[3]关于特教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以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为例[J]. 左文英,陆益娇.  无线互联科技. 2019(23)

[4]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 元晶.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0(05)

[5]基于知识块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J]. 岳珊.  西部素质教育.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