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本文旨在探析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大概念要求,设计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交流,并注重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通过对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问题的探析,旨在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指导,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和综合能力。
一、加强“大概念”阅读,凝练语言掌握本质
在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大概念”的阅读和语言掌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理解大概念,学生可以掌握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本质和属性,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规划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大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实验现象和案例引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例如,通过提问“为什么海水中的氯含量很高?氯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氯气制备和氯化物存在形式的思考。为了明确“大概念”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对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知识巩固。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氯气并观察其化学性质,从而加深对氯气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科学讨论、小组合作和项目研究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大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整合知识构建框架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大概念与其他化学知识进行关联,形成系统的学习框架。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氯气与其他元素的反应特点,与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等概念进行联系,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1],因此,加强“大概念”阅读在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规划教学目标、明确要求、丰富活动巩固和整合知识构建框架,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基于“大概念”层次,合理规划教学目标
基于“大概念”层次,合理规划教学目标对于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化学反应中的热》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理解核心重难点和主要知识点,并基于此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规划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培养。对于本章节,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并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焓变;理解热值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热值计算相关问题;了解人类利用的主要资源,认识能源利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够提出相关的思考和解决方案;认识氢能源的应用前景,了解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讨论和分析其潜在的优势和挑战。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注重知识点的关联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脉络和内在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进行实验探究、组织讨论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2]。此外,教师可以引入科学文献、科技新闻等实际应用场景,展示化学反应中热的相关问题和实际应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通过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大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大概念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启发性问题、小组合作、研究项目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加深对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问题探析
三、明确“大概念”要求,丰富活动巩固知识
高中化学的大概念教学是指通过整合、归纳和总结相关的概念,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明确“大概念”的要求,并通过丰富的活动巩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许多核心的概念,如化学反应、物质变化、元素周期表等。教师应当明确这些概念的定义、特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讲解、示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概念的整体认知,并与具体的实验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联系起来。
针对不同的大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和综合性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思考,从实践中体验和巩固相关的化学概念。例如,在教授化学反应这一大概念时,可以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反应过程,从中发现反应的规律,并将其归纳总结为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变化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性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元素周期表这一大概念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元素的分类和周期性规律的探究,通过观察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结构,学生可以发现元素之间的规律和关联,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明确"大概念"要求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大概念"要求是指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基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明确"大概念"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概念。在蛋白质的教学中,明确的"大概念"要求可以包括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多样性和变性等。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性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探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如蛋白质的应用于食品工业、药物研发等领域,让学生思考蛋白质的多样性和实际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蛋白质的理解,还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总之,明确“大概念”的要求并通过丰富的活动巩固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整体把握和联系,通过实验、探究、探索性学习和综合性实践任务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帮助学生建立起稳固的化学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通过加强对大概念的阅读理解,合理规划教学目标,设计丰富的活动巩固知识,并整合知识构建框架,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对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大概念、应用大概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丰富和完善这一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明. 高中化学大概念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 化学教育, 2020, 41(2): 47-51.
[2]王晓宇. 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策略的探讨[J]. 化学教育, 2021, 42(3): 42-45.
[3]张瑞. 高中化学大概念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化学教育, 2022, 43(1):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