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临床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杨洪磊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木石镇木石卫生院,277527

摘要: 目的:分析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临床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4例行口腔种植术患者,时间2021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修复法进行口腔种植,观察组采用数字化技术口腔种植,比较两组患者口腔修复效果及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口腔修复情况和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而言更优,且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可比,P<0.05。结论:数字化技术较常规修复法在口腔临床种植中可提高患者口腔修复情况,促进患者口腔功能恢复,降低植入体附近食物存积,确保患者种植体植入后口腔微生态环境良好,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压力。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口腔种植;临床效果;技术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03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口腔种植技术最为近年来主要的口腔修复方法,兼具固定义齿和可摘义齿的优势,将人工牙与人体进行相容性植入,还能在人工牙根上对假牙进行制作,其主要由金属、陶瓷等人工材料制成种植体,经手术植入上下颌获得牢固的骨组织固位支持,再通过特殊装置和方式连接支持上部的牙修复体[1]。口腔种植牙可使患者获得与天然牙功能、结构、美观度极为相似的效果,因此备受广大缺牙者青睐[2]。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中已应用多年,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可为牙种植区严重骨量不足患者骨增量和种植体植入提供更加精确、安全的方法。故本文旨在分析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临床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4例行口腔种植术患者,时间2021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研究组,男/女,7/5,年龄15~28周岁,平均(20.25±1.36)岁,种植长度11~14mm,平均(12.06±0.24)mm,种植宽度3~6mm,平均(3.96±0.76)。对照组,男/女,8/4,年龄16~30周岁,平均(21.34±1.46)岁,种植长度11~13mm,平均(11.85±0.32)mm,种植宽度3~5mm,平均(4.09±0.5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1)均通过X线检查确诊为牙槽骨严重骨量不足;(2)种植牙位置相同;(3)无凝血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病和急慢性感染;(2)存在免疫系统疾病;(3)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修复法进行口腔种植,观察组采用数字化技术口腔种植,具体为:(1)通过计算机扫描患者牙体后设计符合患者的义齿,标记边缘线和临界线后经系统运算精准生成修复体,再根据患者喜好修改获取三维数据图,采用数字化技术配合相应人工材料制作实体,最后通过削减式和增量式加工获取修复体。(2)修复前分批拔除患者残存牙根,取3%过氧化氢、0.9%氯化钠混合后对牙周袋反复冲洗,干燥后对患者口腔及其周边皮肤消毒,再用4%阿替卡因局部麻醉后,通过引导板定位植入点后采用环形刀将患者骨面-黏骨膜剖开,测定黏骨膜厚度并使牙槽骨视野充分显现。(3)使用先锋钻对植入点进行钻孔,再用扩孔钻分级钻孔预备种植窝,将修复体植入植窝后设定植入扭矩至合适大小实施无张力缝,术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抗生素做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从口腔修复黏合程度、修复体形体、修复体色泽三个对面对两组患者牙齿种植效果做出评价,每项满分100分,分值高低与患者口腔修复效果成正比。

1.3.2通过自制口腔功能量表从牙功能恢复、咀嚼功能恢复和语言功能恢复三个方面对患者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做出评价,每项满分10分,分值高低与患者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呈正相关。

1.3.3统计两组患者接受口腔种植后出现牙齿松动、疼痛、牙龈出血等并发症的例次,计算并对比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2*2析因设计,连续性变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定性资料,用(n,%)表示,X2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经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后结果为P<0.05或P<0.01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修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口腔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可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效果比较(x̄±s)

1.png

2.2两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各项口腔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而言均更优,差异可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比较(x̄±s)

2.png

2.3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接受口腔种植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可比,P<0.05。

3讨论

临床数据显示,大部分接受口腔种植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缺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导致口腔种植术难以实现,数字化口腔种植已传统硅胶取模,制作后由数字化技术将义齿灌制完成,再采用激光扫描数据转化石膏模型,促使数字化模型形成[3]。数字化口腔种植技术分为静态导板和动态导航两大领域,通过相关软件将CBCT影像与口腔内数字扫描图像整合,用于术前制作外科种植导板,种植体植入术中导板需固定在相邻牙齿、牙槽嵴软硬组织上,确保导板可到达准确位置获得牙种植体植入位置、方向和角度[4]。本次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口腔修复情况和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而言更优,且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可比,P<0.05;这是由于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口腔种植将牙槽骨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骨增量方法得以解决,通过计算机建模,虚拟植入体后准确定位缺损部位,便于医生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并进行治疗操作,使口腔种植体植入位置更符合口腔牙齿解剖结构,改善口腔修复情况的和口腔功能恢复的同时,降低植入体附近食物存积,确保患者种植体植入后口腔微生态环境良好。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较常规修复法在口腔临床种植中可提高患者口腔修复情况,促进患者口腔功能恢复,降低植入体附近食物存积,确保患者种植体植入后口腔微生态环境良好,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压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佐君,邹廷前,李国虎. 数字化导板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2,38(9):545-548.

[2] 潘羽磊,金佳杨,涂业颖,等. 数字化技术辅助全口种植固定修复一例[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2,23(6):445-449.

[3] 郑伟欣,陈苑,刘彩奇,等. 数字化技术在牙槽骨严重骨量不足种植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23):2570-2573.

[4] 靳彬,郭智锋,谢国芳. 数字化3D打印种植导板对前牙区种植体的精确度及美学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23,32(11):123-126.

作者简介:杨洪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木石镇木石卫生院,本科,男,专业方向:口腔医学外科学,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