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
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弥补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 在此基础上明确目标,这对于中职学校学生的未来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在职业 生涯规划教学中通过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使课程教学有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而且可以使学生客观地看待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此来增强当代青年的责任 感,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也能铭记这一重任。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通过融入德育教育可以加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以及本专业的社会竞争情况和企业用人标准,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针对性地提升自己,使他们能够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另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德育教育的落实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便于学生在就业中科学竞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指导学生科学地规划职业目标,激励学生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生的未来规划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推动学生将重点放在学习上,积极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提高学习效率。此外,科学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对中职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鞭策作用,通过实现小目标,让中职生感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强大的精神能力支撑自己实现职业目标。
二、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教育认识不准确。
虽然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中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但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仍然不够完善,突出表现为德育教育缺失。多数中职学校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德育教育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门类,进而表现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完全不涉及德育教育内容,降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思想层次。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德育教育在职业规划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有意识地将得体又教育与职业规划相融合,但是效果整体来讲参差不齐。融合教育的开展以精准定位结合点为前提,事实上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的把握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建立对德育教育的准确认识。
(二)教学手段落后。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项现实性很强的教学门类,与德育教育本身也有较多的结合点; 另外当前中职学校使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内容与德育教育穿插较多。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多使用相对老套的手段,整体教学过程完全没有跳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框架,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也是非常生硬,导致两者结合教学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三)师资配置不佳。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开展如火如荼的同时,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配置问题。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师资力量主力来源于就业指导处、思想指导处的工作人员,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的专职人员可谓少之又少。虽然该类型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或就业规划基础,但是课程教学经验的缺失导致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水平难有提升。
三、中职德育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融合策略
(一)教学内容上注重“顶天”与“立地”相结合,德育教育春风化雨
一方面,注重政治导向,使德育元素更具高度和深度。如在就业定位部分,针对网络直播等新行业,可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小木耳、大产业”时爱心带货,趁势引入精准扶贫、知农爱农、理性消费观念等,潜移默化中开展德育教育。另一方面,凸显实践理念,使德育元素更具鲜活味和“泥土味”。创业指导中,可引入朋辈扎根西部边疆、投身农村创业案例,进而呼吁学子积极参与与专业有关的创新创业,从书本理论到田间实践,从青葱校园到广袤土地,让学生在“十个融入”中更好地提升素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时候,绽放出绚丽之花。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能力与素养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德育教育的融入效果 目前来看,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是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的,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教学缺乏科学完整的体系,从而影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效果。
(三)思政教育与教材内容融合。
当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体系中已经有成形的教材,在为教师提供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把握,发掘课程教学内容中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部分,从而发挥教材在职业生涯规划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多数中职学校使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知识点数量还是很多的。例如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意识建立、价值观培养、生涯决策方式、求职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均可以与德育教育建立密切联系,由此可见丰富的教材内容为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广阔的思路。
(四)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代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考虑家庭的温饱问题,再加上中职生长 期住宿在学习里缺乏接触社会的机会。 一些中职生是独生子女,导致这一阶段 的学生就业心理相对敏感而且脆弱。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在毕业之前很少接 触外部环境,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拉近学生与他人、与社 会的距离,同时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得到认可。
综上所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融入教育德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帮助中职生全面、 正确地定位自己,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为此,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该挖掘这一课程中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以此为入手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