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黄凤迤

靖西市第六中学,广西百色,533800

摘要: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先天智力、学习习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的差异。应对教学中学生间的差异现象,教师可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改善这一现象,通过设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完成因材施教的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层学生、分层教学与分层实验为主的化学课堂实践,展开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708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分层教学法重视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整体学生学习热情,助力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发展学习能力。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事半功倍,完成高效课堂教学。为此,教师可从课堂导入环节的分层学生开始,实施分层课堂教学,并在课堂实验环节,指导学生分层实验,帮助整体学生改善差异化现象,提高学习能力。

一、分层学生,设定差异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法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依据对学生的了解,从分层学生着手,实施分层教学,并依据学生层次,设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宜自身能力学习目标,方向明确展开学习,汲取所学知识的营养,完成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基础铺垫[1]。分层学生时,教师可依据学生能力,结合学生的先天智力等因素,把学生分成基础层次、良好层次、优秀层次,并划分好每个层次的标准,引导已经进入初三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身综合水平的层次。

如,教师在教学《原子的结构》时,可应用分层教学法,从分层学生开始,完成课堂教学基础准备,并依托学生层次,设定契合不同层次具有差异化特点的课堂教学目标。“原子的结构”知识内容丰富,其中有电子的分层排布,也有离子的形成,还有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以及离子符号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关系等内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这些知识前,依据日常教学对学生的了解,从分层学生着手,完成分层教学基础铺垫,使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不同层次标准,如理解能力较弱的基础层次、学习力与理解力处于中游的良好层次,以及学习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层次,进入到适宜的层次中参与化学课堂学习。教师完成学生分层后,可依据学生的层次,把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为基础的概念知识理解层次、具备一定理解基础的探究目标,还有进入深度探索的适宜优秀能力学生教学目标。分层目标设计好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所要进入的层次,开启差异化的化学课堂教学,帮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各取所需。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教师可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课堂内容,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分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依据知识内容,结合学生层次,依托分层目标,设计契合的分层教学形式,并依托基础、良好、优秀等不同学生层次,进入基础概念知识、分析理解知识与挑战高度知识等层次的教学内容指导中,帮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各取所需。这种因材施教形式的分层教学,可以从兴趣引导、问题思考与实践探究等多种层次展开。

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时,可通过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完成高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依据已经分好的学生层次,结合依据学生层次设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学内容与形式,使学生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可设计适宜基础层次的学生思考探究问题,引导这个层次学生了解适宜能力的基础概念知识,掌握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并为良好层次学生设计可了解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法问题,使这个层次学生主动应用所学完成实践检验,并为优秀层次学生准备引导其完成这些基础概念知识内容理解,并可以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盐的了解,认识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习效果。经过层次分明的教学内容,吸引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与思考,以及实践体验,助力学生高效率完成课堂学习,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更加喜欢化学课堂,提高其学习层次,并由此逐步缩小彼此间的差距。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力同时,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完成更加高效的“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堂教学。

三、分层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验是化学主要内容,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通过应用分层教学法,引导学生分层实验体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实验热情,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化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层次,分层实验指导,并引导学生组建同组同质的实验小组。学生通过进入适宜自身能力的实验小组,完成优质实验,并尝试挑战更高层次的实验,逐步提高实验能力,增强学习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可应用分层教学,通过分层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后质量。依据这个实验需要,结合日常对学生的化学能力了解,引导学生组建实验小组,并将实验小组划分为实验器材管理小组、实验过程配合小组,以及实验实践操作小组。实验器材管理小组由基础能力的学生促成,负责实验器材准备,以及管理,并在实验中负责递送各种实验材料,并在实验完成后负责收回与整理实验器材。通过这样的实验参与,带动基础层次学生参与到实践实验中,逐步增强实验参与意识。实验过程配合小组由良好层次学生组成,负责实验过程参与,学习其中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这其中的实验实践操作小组则由化学能力较强的优秀小组担任,负责尝试点燃浸过水和酒精的木条,并完成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条件探究,带动班级整体学生完成高效率的实验。

总结: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层教学法,教师可通过分层学生,围绕学生层次设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吸引不同学习力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开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而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指导,实现因材施教,完成高效课堂教学,并通过课堂总结环节的分层实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帮助整体学生共同提高学习效果,发展学习能力,学习热情高涨。

参考文献:

[1]石娜.初中化学课堂分层探究教学的实施[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1):137-139.

[2]周怀鹏.浅谈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建议[J].当代家庭教育,2022(28):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