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检测技术分析

吴非 关明星

蒙牛乳业(尚志)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是指除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外,非法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了多起因非法添加物的使用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消费者健康。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市场中所存在的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并概述了现阶段用于我国食品安全控制的相关检测技术,希望能为我国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提供帮助。
关键词: 食品;非法添加物;检测技术
DOI:10.12721/ccn.2022.1572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国家标准对于食品中可添加的物质种类、添加量具有明确的规定,除了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可用于食品中的物质外,其他未被列入国家标准可添加名单中的物质均为非法添加物。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多起因食品中加入了非法添加物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由于三鹿集团在生产奶粉时非法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奶粉的含氮量,致使多名食用其奶粉的婴幼儿患肾结石;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由于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苏丹红染料来使食品保持一种较好的颜色,致使多人中毒。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加入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消费者身体健康[1]。文中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市场中所存在的相关食品安全问题,并概述了现阶段用于我国食品安全控制的相关检测技术,希望能为我国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做出贡献。

一、现阶段我国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

无证经营

现阶段,无证经营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的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依靠市场监督局的监督作用,各行各业的合法运行首先要到工商局注册备案,领取营业执照方可进行。但部分商贩无证经营,不受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食品质量完全凭借个人的自觉性,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运行秩序。由于缺少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无证商贩可能会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使用不合规原材料等各种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由于销售过程及服务人员健康状况无人监管,除了会引起食品安全时间外,也可能会造成疾病的传播[2]。 

原材料质量不达标

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企业为贪图便宜,不选择正规渠道采购原料,或是对供货商没有管控意识,致使原材料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在中小型企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是原材料储存过程中易变质的问题。众所周知,食品原料不宜存放或者存放周期比较短,不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明知原材料已经变质的情况下依然投入使用,以次充好,并抱有侥幸心理,将食品安全风险转接给消费者[3]

二、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一)常规检测技术

现阶段,我国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有分光光度计法、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等[4]

1.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由于其仪器设备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对检测人员能力要求不高及适用于多种物质的测定等优点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例如,分光光度法对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甲醛因具有一定的保鲜功效而被应用与各类水产品中,然而过量的甲醛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尤其是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毁灭性的副作用,是食品的非法添加物。水产品相关标准SC/T3025将分光光度法作为测定甲醛含量的第一种方法,明确规定了样品测定的各个环节的内容。

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技术(GC/GC-MS)

气象色谱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有机可挥发性物质的测定,由于不同的有机物的沸点不同,通过不断的加热,是不同的有机物逐个分离,最终达到完全分离的状态。气象色谱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食品中各类农药残留的测定。我国针对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测定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其中明确了GC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了详细步骤。GC-MS是气象色谱和质谱的联合使用技术,GC作用主要在于检测定性分析,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在样品测定的过程中直接定量,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现阶段,我国的GC-MS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比如有机磷等农药的测定提供了技术保障。

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技术(LC/LC-MS)

相较于GC/GC-MS,LC/LC-MS在食品行业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如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检测结果不但准确,而且能够快速的出结果。LC-MS将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辨识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更适用于含量小,成分复杂的物质的测定。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LC-MS在动物性食品体内激素的残留量的测定方面显现出了更好的适用性,为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测定开辟了新的渠道[5]

新型检测方法

当前,食品领域新型检测技术主要有免疫检测技术、拉曼光谱技术及生物传感器等方法。免疫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主要是依赖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因其使用方便,分析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测定。据研究显示,免疫检测技术被应用于食品农残的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拉曼光谱法也是一种新型检测方法,与常规的化学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所需样品少,无需提前制样,检测过程中不需使用更多其他的化学试剂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检测。生物传感器主要是依据生物感知元件与转换器的共同作用来实现食品农残的测定,目前该方法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并未开始广泛使用[1]

结束语

据标准显示,我国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种类有很多,所以与之对应的检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就目前而言,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技术仍以常规的化学检测方法为主,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领域新型检测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未来,研究者们应更多的致力于新型检测技术的探索,在节约检测成本的同时,做到快速、精确和高效。

参考文献

[1] 叶兴乾,张献忠,刘东红. 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检测及分析技术进展[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6):19-23.

[2]李向亮. 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检测及分析技术进展[J]. 食品安全导刊,2020(18):151,153.

[3]翟雪华.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19(1):120-121.

[4] 周明,阳辉洋,殷飞,等. 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检测及分析技术进展[J]. 中外食品工业,2020(14):65-67.

[5]王耀,刘少彬,谢翠美,等.加速溶剂萃取凝胶色谱/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咸鱼 中有机磷农药残 留[J].分 析化 学 ,2011,39(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