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实践教学中的协同育人模式探析

耿秋华

滨州市技师学院,256500

摘要: 根据对职业院校学生劳动力价值观的一项调查,该文章认为,这往往低估了劳动力,例如偏向脑力劳动和将脑力劳动视为谋生手段。加强职业道德和发展手工艺进行工人培训,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关键词: 职业院校;劳动价值观;工匠精神;校园环境
DOI:10.12721/ccn.2021.1570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 年 7 月 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贯通大中小学的各个学段,贯穿家庭和学校及社会的各方面,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细化了要求,加强了对专业的指导。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和本质活动。劳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树立德行、增强智力、强健体魄等方面具有综合育人的价值。但是,目前,缺位、错位和越位也越来越成为高校劳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劳动教育中,精准定位、明确使命、健全体系和探究路径,对深化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就业幸福感

研究表明,许多职业学生对毕业后的工作不满意,因此他们经常换工作以减少幸福感并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劳动力教育,学生必须为将来在第一线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做好心理准备,以便他们能够成为一份积极的工作并感受到工作中的快乐。因此,我们必须用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生的劳动:“劳动是人的基本需求”,“劳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创造生活中,而且体现在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追求中”,最终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创建正确的观点。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爱是发展职业愿景的先决条件。

(二)通过劳动教育提升职本生的职业道德

职本生就业于服务行业的不在少数,尤其是窗口行业,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事业发展的前提,而服务行业的工作大量的是琐碎繁复甚至是高强度的劳动,以及面对的是不太友好的顾客等,这一切需要对工作价值的正确认知,对劳动价值的认知便是工作价值认知的基础。

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

(一)“以劳为根”,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发展迎来历史性变革机遇。劳动教育,在培育、输送中华民族优秀人才的同时为高职院校的跨越式进步注入能量。一来,劳动教育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以育人为本位,以质量为根基,大幅度增加高职院校人才的含金量,提高技能素养,对于增加高职院校的内蕴、提高办学水平及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二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高职院校的校企融合、开放式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牢固树立劳动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人才培养队伍,注重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向企业核心能力的转化,形成校企合作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高职院校融会贯通企业文化,兼容并蓄,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开启富有内涵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教育思政课的任教水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明的传承者。思政教师更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真理、塑造生命的时代重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应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另外,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主体功能,重视利用党组织、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的力量,主动聘请劳动模范、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同时,要积极依托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以形成多头并举、同心协力的综合效应。在劳动师资上,学校要抓好专项培训,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调动和保护好劳动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其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享受应有待遇,得到足够尊重。

(三)营造有利于劳动育人的校园环境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改善教学环境,引入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发挥校园文化隐性教育特色的作用,营造适合校园工作文化的人才培养环境。可以邀请具有榜样和劳动模范等具有鲜明劳动特征的现代工人上学,进行主题培训和对话活动,以使学生了解手工艺的特征和劳动精神,以便学生了解自己是否有才智。人工和体力劳动都非常出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实际工作对他们的能力和成长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在学校内开展各种劳动活动和主题活动,以便学生可以积极地参加劳动。在生产和劳动经验方面,这可以帮助学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实现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条件的职业学院可以积极鼓励学校杰出学生和模范教职工的典型举动,使其他学生意识到新时代的奋斗形式,并使工作精神更加生动[3]

结论: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家的共识是增加劳动力教育在思想政治课和教育中的比例,并允许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课程和校园环境价值观以教师的奉献精神,工作热爱,高尚的教师道德和工作热爱为榜样。同时,针对专业学生的劳动力价值观教育不仅基于学校教师提供的学习课程,而且还基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以创造一个神话般的工作环境。例如,某些领域的技术人员的薪水较高,毕业生的薪水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方针,有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并不断提高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