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学生物校本教研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柴敏

临沧市易成实验学校,6770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满足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学校建设的有机体,校本教研对学校、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校本教研从教学现实需要出发,以学校为本位,确定相关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它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对立,相反,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终极目标都是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关键词: 初中生物;校本教研;方法
DOI:10.12721/ccn.2023.15706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现代化进程下,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在整体优化布局情况下,初中生物教学要以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为发展维度,不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综合性技能,并充分利用其优势进行创新和改进。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创新初中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他们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学科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延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生物校本教研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生物教学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一、树立明确的学科教研目的,确立校本教研方向

第一,高质量教研工作的稳步推进离不开明确的教研目的及具体的教研工作开展方向。因此,在初中生物教研过程中,首先应确定行之有效、清晰明确的教研主题,坚决杜绝教研流于形式。教研工作者在明确教研目的时要基于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突出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些对绝大多数教师有着较强针对性,且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主题,以确保联合教研开展的有效性。例如,可以开展以“提高学生生物实验”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在正式课堂开始之前组织同学们开展一些快问快答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物思维,以生物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生物潜能,营造活跃的生物学习课堂氛围,为其后续的生物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二,教研方向的确定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教研工作时,首先要对初中阶段本班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借助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的生物学习需求或通过走访,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以便在后续教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制定与学生学习需求及学习基础相契合的教学方案,进而使得生物教研方向的设计能够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及学习规律形成科学高效化的学科体系。

二、渗透专业知识,丰盈校本教研内容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是自然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涉及层面较广,既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还包括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等内容。生物的学科特性给教学设计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为了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科属性及其价值,在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时,要将生物的专业知识融入其中,丰盈课程内容。只有校本课程与生物知识挂钩,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只有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校本课程才能顺利推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部分内容非常有趣,能够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在设置校本教研时,应该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教学伊始,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关系式,让学生进行判断。如将鱼放到沙子上可以吗?把金鱼放在热水里可以吗?把小鸟放在水里可以吗?这一系列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生物课程教学不能脱离环境。在设置校本教研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寻找切入点,让学生展开关联性思考,课堂氛围就可能瞬间被点燃。此外,生物校本教研内容的设置不能脱离生物专业知识,如果学习的内容与学科没有任何关系,学生就无法实现知识迁移,学习兴趣就会降低。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设置课程内容时,相关知识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校本教研的内容要更加多元化,给学生带来新鲜、愉悦的感受。

三、编写特色教材,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生物学这门课程的实际发展更加强调过程,同时,它还应确保学生使用所编写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因此,教材提供的内容肯定要与学生的发展一致的除了要有一定的特色外,学校的生物科校本教材一定不能脱离于总体的教学目标,既要有一定的独特性,也要根据总的教材方向编排。生物实验校本教材的编排时可以结合本地的饮食特色,如让学生亲自实践探索极具本地特色的手工拉面、月子饼、玉米麦芽糖、树碱面、金山月饼等的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又了解了本地的传统文化特点,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些在校本教材中是要有所体现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推动学生发展。在教学评价内容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并选择学生可能会喜欢的表达形式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评语的认同感,并从内心中基于相关评价进行改正与优化。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无法切实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作用。为了建立合理高效的评价体系,教师必须意识到两个方面:第一,要对课程开发进行多方面的评估。教育和培训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内容广泛,层次众多,评价体系既要横向建设也要纵向建立。其次,对初中学生的评价。一是要有过程性评价,二是要有结果性评价。在生物校本课程中,对初中生的评价应采用学分制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过程评价的优势,同时也要结合结果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在圆满完成学年后的评估工作后,教师应重视培养初中生作为发展中个体的价值观,必须在日常教育中发现初中学生的亮点,加强对学生的激励措施,让初中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确保评价促进全面实现发展目标。

四、结语

上述几种方式都是校本教研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多种方式使得各种类型的老师能够参加到校本教研中,不同的校本教研形式所起的作用与效果也有区别,关键在于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与校本教研目的对于不同的教师群体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从而实现有效的教育目标,并成为一种常态,从而推动老师们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新课改推动教师走校本教研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3-03-01.

[2]姚程琳,吴海燕.践行课改精神,创新校本教研——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生物教研组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1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