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计算机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李军

甘肃省张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734000

摘要: 一直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如果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还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还会引发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工作。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而计算机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而将其应用在生态环境监测的领域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该技术的应用优势和作用,进而在提高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能实现对环境有效地保护和治理。基于此,本文以计算机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为切入点,来进一步分析该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问题,从而更深层次的探讨计算机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生态环境监测;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0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从当前世界的大环境来看,许多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给其本身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那么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的问题[1]。所以对于我国近年来环境质量下降的这一现状,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来为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案,进而通过监测体系的完善来更好的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效果[2-3]

1. 计算机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1.1对监测数据的综合管理

在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中,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我们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录取,查询以及相关的分析,处理等,进而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生态环境数据的备份及储存管理,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为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还能通过对数据的集中科学处理,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效率。

1.2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该领域之中,可以快速地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共享模块,并在局域网建立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从而使收集和监测到的环境数据,通过计算机的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等功能,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进而在这种数据共享模式的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数据的交流和处理能力,以改变传统的办公模式,实现无纸化办公。

1.3数据发布的有效性

在生态环境监测的领域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我们能更加全面有效地监测到相关领域的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系统中的各大网站,及时地进行数据信息的发布。这样一来,不仅为社会大众对该工作的监督提供了便利,还能为环保部门提供最为准确真实的监测信息,进而为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计算机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问题

2.1监测数据处理能力相对较低

当前生态环境监测这一领域中,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时,普遍存在监测数据处理能力相对较低这一问题。具体来说,不管是信息数据的管理,还是数据类型的归类以及相应的存储方式,目前我国的环保部门,还是缺乏统一规范化的实际应用管理,从而导致虽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其中,还是不能对生态环境的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比如,在监测水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获取水质监测的相关数据,并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其的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但是在该工作的推行下,我们是无法获得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的,那么这时就需要相关人员重新完成数据的录入工作,而这不仅增加了整个环节的工作量,还影响了监测数据的精确度。

2.2计算机综合监测还存在弊端

在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计算机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计算机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再加上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需要频繁地访问计算机的硬盘数据,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对使用文件进行设置时,是无法对计算机硬盘数据进行共享的,而如果计算机又没有设置权限,就会导致不管是对数据进行复制还是修改,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一旦该计算机遭到黑客的入侵,就会导致大量信息数据的丢失或者被泄密,进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3. 计算机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1基础数据的搜集

对于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来说,其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管控,进而借助信息数据的有效收集,整理,来为方案的制定,决策的实行提供有力依据。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要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对信息数据强大的处理功能。具体来说,首先,应用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其主机与信息传感器之间的相互连接,进而在信号传输的加持下,将所监测到的信息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主机中。其次,我们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对数据库的搭建,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有效存储和整理,从而借助计算机中的处理器来完成对这些信息数据的科学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评估的结果储存到相应的数据库中,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可以随时的检索和查阅有关的信息数据,以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

3.2模拟分析

当我们完成对环境信息的有效监测和处理后,我们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模拟,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对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相关变化进行评估和预测,进而通过对其变化规律的有效总结,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有效把握,并在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控,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3预测区规划

除了上述两个应用方面以外,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我们还能更好地掌握生态环境监测的具体特征,进而通过对三维信息数据的深度加工,来提高生态环境的评估质量,以及实现对生态环境评估标准的科学规划,从而在提高该区域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监测保护方案。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到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中,不仅能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还能得在此过程中到最为科学的实践效果,进而通过该技术应用作用的切实发挥,来使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能够实现自身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李国刚,赵岑,陈传忠.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03):4-8.

[2]付保荣.从雾霾天气谈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3(04):62-66.

[3]张镔.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