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生自主学习生物能力的低效成因及策略研究

邱民梅

广西北流市实验中学,537400

摘要: 高中教育阶段中,生物作为主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学生生物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高中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再加上高中生物知识点多且散,很多学生学习较为吃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可以让生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对高中生自主学习生物能力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自主学习;高中生物;对策分析
DOI:10.12721/ccn.2023.15707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完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实现新课改目标,进而推动新课程理念向纵深方向迈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尝试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且指导他们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一)学生学习生物的态度不积极

虽然高中生物教材看起来跟学生日常生活非常接近,而且课程内容也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学生仍然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他们无法完全理解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只有通过深入探究,培养出良好的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掌握生物知识。由于生物体具有较强复杂性,它们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因此研究生物起源与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探索,一种追求知识的过程。学生应该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索其内涵,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只是机械地进行教学,并且大量地进行练习,这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他们不愿意主动去探索生物知识,从而严重影响课堂的质量。

(二)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决定他们成绩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他们会正确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并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找原因并积极解决。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错误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相反,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他们可能会把学习成绩不佳归咎于自己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积极的自我反省,学生们不再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了逃避的方式。显然,如果学生不愿意主动探究生物知识,他们的知识将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生物知识。

二、提高高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实施趣味教学,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趣味性教学指的是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探索生物知识中的趣味性元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导入、讲解和总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入课堂主题,如图片、视频和有趣的故事等,利用趣味性讲解的方式,如游戏互动、角色扮演和幽默的语言等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末尾,教师可以利用设置悬念以及巧妙拓展等方式归纳和延伸课堂知识点。

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幽默的语言以及有趣的活动提升课堂的交互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如在讲解生物学必修一“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化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顺序依次回答糖类的名称,如淀粉多糖、葡萄糖单糖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了解到已知糖类、脂质和人类的关系,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探讨,而教师进行引导和归纳。糖类总共分成三种,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也分成三种,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在学生探索知识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加强研学意识,形成自主探究精神

作为一门基础知识类学科,生物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探究生命的现象,了解生活中的生命体活动规律。教师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研学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精神,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研学意识的培养中,教师应该先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丰富现有的教学资源,设计完善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融入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研学的重点在于教师,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纲领性文件、考纲要求等编制完整的教学方案,还要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和全面性。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关注生物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外,还要让那些生物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到拓展拔高,从而实现全面育人。此外,在培养研学意识时,需要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如互联网上的生物教学资源或者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具等,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例如,在教学生物学必修2“基因的本质”这一章知识时,该章节知识包含“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DNA的复制”以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等四个内容。这一章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制作DNA结构模型以及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型,了解DNA的分子结构,深入理解DNA的分子特点以及空间特点。如在教学第二小节有关DNA分子结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研学意识。

(三)深化学生认知,培养自主学习素养

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以往的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自主学习能力本就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因此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避免出现单向传输理论知识的情况,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生物学必修1“细胞的生命历程”这章时,要能够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直观深刻的认知,在观察宏观变化的同时感受微观变化,以小见大学习生物知识,提升自主学习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修图软件,模拟自己衰老后的样子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更好地理解人体衰老的特征。这种方式能给予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有利于学生理解本章节知识。

三、结论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也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在日常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需要积极实施趣味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研学意识,深化学生认知,并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提升生物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晗.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求知导刊,2022(30):2-4.

[2]热依拉·亚森.“研展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高考,2022(2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