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措施

蒋晶

黑龙江省伊春市金林区第四中学,153025

摘要: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学习化学知识能为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双新”背景下,教师需把新课改当作立足点,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不一样的化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促进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双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双新;高中化学;创新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570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双新”指的是新课程和新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教科书修订以后,教材结构、表现方式、内容等和以前有较大的区别。在“双新”背景下,化学学科的教学应始终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解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首先,合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情境素材。教科书中的情境素材是学科知识与学科素养的主要载体。学生不仅可以结合真实的情境掌握化学知识,还可以落实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科书除在正文中直接引入情境外,还利用研究与实践、化学与职业栏目等各种形式提供了丰富的情境素材,方便教师教学时选择使用。例如,通过“氯及其化合物”“思考与讨论”栏目,了解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通过“资料卡片”栏目,了解氯气名称的由来。通过“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了解数字化实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科学探究素养。通过“化学与职业”栏目,了解水质检验员这个职业的日常工作,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与“氯及其化合物”有关的职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和学习、工作的紧密联系。“铁及其化合物”也可结合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利用检验菠菜中的铁元素创设学习情境。通过“资料卡片”栏目,了解人体中的铁元素。“探究”栏目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以电子业中制作印刷电路板的真实情景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从生产、生活中寻找相关素材,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如学习“氯及其化合物”时,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科学史这条线索创设情境设计教学,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之后,再次阅读舍勒得到氯气的史实材料,得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氯气的理论知识,还突出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如学习“铁及其化合物”时,可创设如下情境:燕麦片中是否真的含有铁粉?茶水变色的原因?创设补铁剂质量检测员的角色情境,提出补铁剂(琥珀酸亚铁片)是否有二价铁?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学生通过思考并设计简单的实验,学习铁盐及亚铁盐的知识,同时提升“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

二、开展大单元教学

高中化学知识较为零散,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框架,教师要将知识点依据章节或单元进行整合,开展大单元教学,这是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大单元教学由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实践学习活动、持续性评价四个部分组成。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确立明确的学习主题、学习目标以及结构化的学习内容,通过富有研究性与挑战性的实践学习活动,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设计大单元教学的环节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融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将新旧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化学知识,建构化学知识结构。

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为例,首先,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利用。其次,可以在生活化案例的基础上,引入H2和CuO的反应,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结合初中已经学过的得氧与失氧,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由微观延伸到宏观,从化合价的变化延伸到电子的转移,落实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素养的培养。最后,可以延伸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入手,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从而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三、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有效的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是学生快乐学习和生活的大家庭,因此要科学划分小组。小组划分时大约六人一组,小组成员学习成绩要均衡,这样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小组成员能力上互补,性格互补,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互相帮助。每个小组要设置一个组长,组长要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要起到引领作用。组长要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很强的责任心,有为同学服务的意识。为了增强组内凝聚力,小组可以选择喜欢的组名、组徽和口号。通过自主预习,学生已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课堂上教师不用花时间讲。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留给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讨论过程中,有疑惑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通过小组对学互教、群学讨论,合作探究,解决课堂重难点,未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展示、质疑。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讨论,并对小组探究活动做适当辅导,促进学生学习。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可以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讨论最有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整个课堂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思想。加强化学实验探究。针对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轻视实验的现象,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实验教学。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分析预测实验现象,再通过实验事实验证预测是否正确,最终形成结论。实验探究可提供学生动手机会,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自主提出和解决问题,形成证据推理意识。很多实验有很强的趣味性,通过这些趣味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创新,引导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自主提出问题,做到边思考边实验。

例如,氯气的制取及探究漂白原理的实验,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通过自制教具创新成一个微型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和药品有青霉素瓶、橡胶管、滴瓶上的滴管、输液管、注射剂、脱脂棉、84消毒液、洁厕灵、无水氯化钙、肥皂水、红纸。用生活中常见的洁厕灵和84消毒液制取氯气时间短,漂白实验效果显著。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不能将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尤其是像卫生间这样密闭的空间。通过微型实验,使学生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深刻认识化学对生活的重大贡献。“铁及其化合物”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实验”“探究”等栏目,发挥实验探究对铁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实证功能。使学生从中体验通过理论分析,预测反应产物,再利用实验事实证实,最终形成结论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形成证据推理意识。

四、结语

“双新”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革新教学理念,积极调整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引入方式,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不一样的化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促进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琼由.“双新”背景下高中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甲烷的结构与性质”为例[J].现代教学,2022,(11):14-15.

[2]杨海艳.“双新”背景下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思考[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Z1):70-75.

[3]许保银.高中化学新教材课堂教学的新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3,(2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