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杨晓霞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一中学,719300

摘要: 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初中化学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思辨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教师必须全面优化教学结构,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双减”;初中化学;学习兴趣
DOI:10.12721/ccn.2023.15741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自“双减”政策推出以来,初中教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往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也就导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法推翻应试教育理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将更多的化学实验课程融入课堂,适时开展与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和竞赛,助力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一、通过化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综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学科,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操作实践课程,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实验教育是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而有趣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加快对理论知识的吸收,还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并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产生,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共同作用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兴趣,并开发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理解化学。因此,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激发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同时,教学还应加强示范引导,教给学生基本的实验程序和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并运用丰富有趣的实验操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质量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主动克服学习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加强学习思维的构建。比如,在学生对化学知识感兴趣的情况下,即便是教师不进行讲解,学生也会自觉地搜集一些资料和书籍了解相关知识。由此可见,兴趣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非同小可的促进作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方式。初中生因为面临着较强的中考压力,平时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可以选择一种比较轻松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放松身心的良好效果。以“空气”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你能感受到身边的空气吗?你知道空气是长什么样子的呢?”提出问题情境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空气拟人作品,先给学生制造一个立体的“空气”形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特点,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空气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探索个人感受为内驱力学习化学知识。

三、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特定的教育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产和生活现象开始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化学。在常规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将某些生活现象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正常学习表现成立合理的小组,并允许小组彼此合作,学生可以一起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并且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地热爱学习化学。

四、明确目标,制订科学学习计划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般是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学生并没有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学习。所以一直以来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进行学习,保证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以“生活中常见的盐”为例,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在生活中的种类和用途,了解碳酸盐的特性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本次的教学目标以及自己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根据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以及某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比如,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盐的种类和用途;在课堂的学习中了解碳酸盐的特性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在课后主动查询资料了解与盐相关的其他知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相互监督进行学习,保证学生的学习计划能有效落实。

五、优化作业设计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书面作业的形式非常普遍,老师借助现有的教材和资料,给学生布置一些书面练习的作业,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成绩,老师布置了更多的作业,但进行作业设计时很少能站在每个学生的角度,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就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有效结合智能化设备来为学生安排家庭作业,充分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设计内容和形式上也要有不同的创新。同时,还要充分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展他们的潜能,在作业设计上可以多安排一些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这是书面作业难以企及的方面。另一方面,在初中化学家庭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作业的设计还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符合学生需求、多样化的设计,有效的创新包括布置学生和家长的作业,促进孩子和父母的互动,比如家庭小实验和社会调查等,加强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还应在作业布置中采取适度的作业布置形式,对学生的作业评价要科学合理,减少过多的批评,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

六、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程的减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持之以恒。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根据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就能积极地贯彻“减负”的具体要求,逐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真正的“减负”不减效。

参考文献:

[1]高亦云.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A5):164.

[2]梁春逢.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