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建筑业健康稳定发展,有效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应在建筑工程中实施绿色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1.1推进绿色文明社会建设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负担,而且积极响应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倡议。它深刻体现了人类对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有力地推动了绿色文明社会的建设。
1.2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可以带来经济效益。采用节能的材料、高效的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绿色建筑施工可以减少能源和水的消耗。这不仅可以节约施工过程中的能源和水成本,还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成本。绿色建筑的节能特性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降低能耗和运行维护费用,为业主和用户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
2 建筑工程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2.1节能技术
2.1.1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
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是实现低能耗建筑的核心策略之一。它侧重于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和设计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外部能源的需求。这包括高效的建筑外壳设计,如使用高性能绝缘材料和三层玻璃,以及确保建筑的气密和水密。被动式设计还包括优化建筑的朝向,利用自然风和太阳能来实现室内温度的自然调节。此外,被动式建筑设计还强调对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通过合理的通风策略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健康,进一步减少对机械通风系统的依赖。
2.1.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外墙、屋顶、地板和窗户的优化设计来降低能耗,提高能效。其中包括使用高性能隔热材料来减少热量损失,设计合理的窗墙比例以优化自然采光,同时减少过度的太阳辐射,以及使用外部遮阳设施来控制室内温度和光强。此外,采用反光屋面材料减少太阳能热负荷、采用绿色屋面技术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增强建筑生态效率也是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实现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2.1.3太阳能技术
利用太阳能技术可以在很多方面节约能源和资源消耗。通过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系统和太阳能墙体材料等设备材料的应用,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光伏板为例,这是一种将阳光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光伏板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墙面或阳台等位置,吸收太阳能并转换成电能供建筑使用,可以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多个光伏板串联或并联,组成太阳能光伏系统,可实现更大规模的能源供应。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加热水的装置,可以减少传统热水设备的能耗。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可在建筑物的屋顶或阳台等位置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应建筑物的热水需求。利用太阳能墙材料,如太阳能砖、太阳能玻璃等,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供建筑使用,实现建筑立面的太阳能利用,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2节地技术
2.2.1施工前做好现场勘测工作
在施工前的现场调查中,应分析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和土地条件。实际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既要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又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在施工前,需要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土壤质量,地下水和土壤条件,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要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调查,注意附近的交通状况和周围的建筑物等,以确保施工能够顺利完成。
另外,在实际施工时还要注意当地的气候、季节等,如果当地气温较低,尽量避免在冬季施工;如果是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进行施工,避免因为天气原因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2.2.2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
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对施工现场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对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规划。此外,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条件。在建设项目施工场地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2.3节水技术
节水技术不仅包括如何利用水资源,还包括污水和废水处理,因此需要关注这一内容。首先,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并在验证区域建立集水系统。在建设水资源收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规划,以保证水资源收集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需要保证管道布置的合理性和设备选型的标准化,以保证节水目的的实现。水资源收集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实现水资源收集的目的,并将其应用于建设中,减少地下水的消耗。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收集系统应用的有效性,有必要在施工前对降水利用率进行计算,以确保效果最大化,保证水资源收集系统的经济效益。
同时,对于建设项目,合理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为了进一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对于生活用水,对厕所、小便池和自动喷灌的出水量进行相应的控制。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土地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土壤结构。因此,在污水排放过程中,也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和相关标准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污水处理完成后,可进行排放,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针对这种情况,可在施工现场建造三级沉降过滤器。
2.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要优先应用聚苯乙烯、保温砂浆、复合保温材料等节能建材,降低建筑物的传热系数,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采用夜间辐射降温技术、绿色屋面和生态绿墙等技术,降低室内外热环境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运用预制建筑构件和干法施工技术,提升施工工艺水平,降低传统湿法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和能源消耗。另外,在建筑行业中引入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如BIM技术、GPC方法等,实现建筑施工过程的优化设计,将参数化建模与施工过程相融合,实现建筑物节能施工的数字化管理,在施工现场开展资源合理利用的管理措施,利用节水、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辅助设备,降低建筑物生命周期内的能耗。采用新型的节能施工设备,如高效的混凝土输送设备、夜间节能照明设备等,减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实施高性能空调、供暖系统,采用高性能电机和节能设备,确保建筑运行阶段达到最佳能效。企业方面要强化建筑施工现场的节能培训工作,以便施工过程中实际贯彻节能原则,培训施工人员对节能材料及技术的认识,提高节能施工水平,不断完善和发展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在实际建筑施工项目中,积极落实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为绿色建筑事业贡献力量。
2.5环境保护
首先,粉尘控制的目的是减少施工现场粉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干扰。主要通过围护喷淋系统、裸土覆盖、湿操作等技术手段实现。环绕式喷雾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粉尘控制手段。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封闭围栏,并配备自动喷涂装置。当检测到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喷雾系统自动启动,通过水雾吸收并沉降悬浮颗粒,有效抑制粉尘的扩散,减少施工现场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然后,对临时闲置土地、物料堆放区等容易扬尘的区域采用裸土覆盖策略。通过铺设空气过滤器,绿色篷布或种植草皮,减少风蚀和粉尘的发生,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此外,对于开挖、回填、运输等易产生粉尘的工序,湿法作业是一种防尘措施。通过洒水车、雾炮等设备对工作面进行湿性处理,保持工作面湿润,有效降低粉尘产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的环保水平。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充分说明了绿色建筑项目在实际施工中取得的显著效果,环境效益的提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价值。
参考文献:
[1]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运用研究[J]. 李连营.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5)
[2] 基于绿色建筑之下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 张春.陶瓷,2023(05)
[3] 绿色建筑施工废弃物低碳处理技术的应用[J]. 吕素贞.陶瓷,2023(05)
[4]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分析[J]. 潘彦颖;王岚琪;江璐.居业,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