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校企合作的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光友 袁花 张铭 周玉林 刘霜莉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怀化,418000;怀化市河西中学,418000

摘要: 本文基于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对《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就教学内容与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就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简述;最后,提出高职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提出建议,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校企合作;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243
基金资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为例(项目编号:YJ20015)。 作者简介:张光友(1984— ),男 ,汉族,湖南新化人。讲师,研究方向:畜牧类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
文章地址: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既是动物生产类课程的基础,又直接对接饲料行业岗位。本文就如何在《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环节中引入更多企业元素,以就业为导向,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内容与教学现状分析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主要内容有六大模块,即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及其加工利用、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饲料配方设计与配合饲料生产、饲料成分分析与质量检测、饲养效果评价。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学习任务,具体见图1。

19.png

图1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主要内容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各模块都有对接的工作岗位,需要开设实训项目有营养物质缺乏症状的鉴别,粗饲料加工,青贮饲料制作以及品质鉴定,饲料原料质量检测,饲料营养成分测定等。在以往的教学中,以老师讲述为主,学生实践动手机会较少,教学效果达不到课程要求,其原因有:一、关于饲料的校企合作项目较少,老师及学生未能了解现代化、工厂化饲料工艺制作流程;二、教学课时量不够,一般周课时4节,安排集中实训3天,本门课程课时量80左右,本课程的实训项目一般时间较多,比如水分测定按新国标(GB/6435-2014)时间至少4h,很难完整地开展实践教学;三、场地设备等限制,比如饲料生产线、全自动饲料分析仪等缺乏;四、危险品试剂管理等,比如测粗蛋白的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等,需要履行报备等手续,导致实训不能正常开展;五、教师实践技能的缺乏,比如最新饲料配方新动态、饲料生产新工艺等不能跟上行业发展。六、教材编写不能很好地呈现岗位新要求,现有教材基本是简单地将动物营养学、饲料及其加工学以及饲料卫生学等教材内容叠加,知识过于理论且案例不够新颖,如饲料原料营养成分更新不及时、公开的饲料配方过少或已过时、饲料生产流程在书本上不能完全体现,导致带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较难,限制学生的思维。

二、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实践

1、对接工作岗位,重构教学内容

提出教学改革思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从饲料企业各岗位出发,调查各岗位职能,确定教学模块并选取教学内容,具体教学改革思路见图2。对接工作岗位,根据教学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本门课程主要是面向饲料产品生产应用领域,饲料产品生产应用过程主要包括饲料原料选择、原料采购、原料分析、质量检测、原料加工处理、饲料产品生产等6个基本环节,经整合重构为6个学习模块,即动物营养与供给、饲料原料及其选购、饲料原料加工、饲料配方设计、饲料生产、饲料检测。具体重构见图3。

18.png

图2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思路

17.png

图3  对接岗位体现技能的课程重构

2、有选择性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又印发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都明确要求社会、 企业、学校积极行动起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开展《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校企合作教学独特的合作企业优势。2020年以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与怀化正大饲料有限公司、怀化傲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怀化海大饲料有限公司、靖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等本地养殖、饲料大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合作课程教学新模式,开设畜牧兽医专业“海大班”“傲农班”等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长久发展。

3、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技能点多,岗位分布广,一个学期80课时很难将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传授到位,所以线上教学很有必要,尤其是工作场景的视频资料。伴随着“互联网 +”的出现以及“双疫情”防控,更是加速推动了《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步伐。我们在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开展《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优质资源建设,开展教改课题研究,利用超星平台,上传课程章节任务单、PPT课件、电子教材、视频、题库等,尤其是深入岗位一线拍摄岗位操作小视频,让学生了解岗位性质要求及其操作。二、筛选开放平台优质资源,丰富线上资源。三、开展课前、课上、课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考核评价体系探索。

4、聘专家进课堂,带学生进企业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经常开展学生下饲料企业学习,聆听行业专家讲座,2020年以来,受“双疫情”的影响,下企业较以前减少,但也确保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至少去校企合作企业一次,近两年时时间组织了300余学生去周边饲料企业见习。另外,每届学生都会邀请饲料行业专家来学校上关于“饲料原料选购以质量检测”“饲料生产工艺流程”、“饲料配方设计新动态”“ 饲料质量检测”以及“饲料行业发展趋势”等。通过“邀专家、进企业”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行业的了解程度。

三、校企合作的高职课程教学建议

1、选择或开发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是实现高职教育目的的重要载体,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高职教材质量不高,与行业、岗位脱节。教材编写主要要有合理的编写团队,应该包含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教学经验丰富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 和能工巧匠等。其次,教材开发要立足教学活动主体,应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材建设,达到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2、“邀专家、进企业”要制度化

高职教育的目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能找好工作,干好工作是根本,技术人才不是纸上谈兵,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需要岗位来练手,需要企业专家来指导。校企合作就应该将“学校邀专家,学生进企业”当做制度在执行,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结语

校企合作型课程改革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岗位为中心、以课程为载体把产业理念、产业技术、产业文化和产业力量融入课程建设中。《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校企合作教学表明,开展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站杰.贵州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集群融合的“三维”体系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2021(21):1-3.

[2] 陈翠玲,宋林,陈晓华,等.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思路[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2):44-45.

[3] 刘小飞,孟可爱.校企合作下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课程改革探索[J].家畜生态学报,2018,39(12):93-96.

[3]姜文博,周淑芹,陈玉花,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 (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