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论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生物教学

覃艳钰

东兰县县城中学,547400

摘要: 初中生物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技术课程,其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初中生物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建设高效率的生物课堂。基于此,文章就新课标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展开分析,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8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生物是一门基础课程,故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服务。而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无法满足新课标下所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参与的方式,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通过学习有所收获,当然教学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学习和成长夯实基础,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一、创设教学情境

相较来说生物知识、生物理论的枯燥感较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所以,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生物教学实施,首先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初中生可以将生物学科不同板块中的趣味元素提取出来,并在趣味元素为导向的生物学习过程培育自身良好的学习观念。同时,结合初中生的生物学习思维、生物思维能力、生物探索能力等实际情况,以初中生的生物兴趣为核心,创设丰富趣味的生物教学情境,将初中生日常学习、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学科建立联系,尽可能将生物现象或者生物理论呈现出“生活化”状态。这样,一旦初中生融入生物教学情境之后,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发觉生物现象、探究生物规律、归纳生物原理。例如,在教学“动物和自然界关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动物和自然界关系”相关的一些影视作品和图片资料,让学生沉浸于教学情境中。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寻“动物和自然界关系”影视作品中能够体现“动物和自然界关系”“生存法则”“生态平衡”等相关概念内容,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接近真实、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针对动物和自然界关系中“自然界食物链”的理论概念等开展知识深化和知识学习引导,潜移默化实现学生生物知识分析能力、生物知识观察能力等能力的培育。

二、结合生活实际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但是教材并不是万能的,受篇幅的限制,有很多生物知识在教材中的讲解并不是很详细,有些知识只是简单描述,要想深入地掌握,还需要师生进一步研究和挖掘。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利用,使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生物涉及的概念繁多,知识点很杂,涵盖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教材知识结构的优化,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和死记硬背,那么获得的生物知识只能是支离破碎的,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思考不周全的现象。为此,教师可以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与重组,使知识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构建条理化和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就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取有关信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灵活运用生物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社会生活发展实际,对教材中的一些案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素材替换,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知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生物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而在自然学科领域中,不同学科知识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教师要结合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际,拓宽教学思维,除了从生物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外,还要和学生一起从物理、化学、数学等角度来解释生物现象和生命本质,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编制具有个性特点的校本生物教材,将生物知识进一步细化和整合,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从而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凸显出生物教学的魅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与生物学科有关的知识,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以有趣的方式展示生物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从中挑选能够与网络技术完美结合的内容,营造不一样的课堂氛围,以足够新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新颖性和趣味性,突出趣味教学模式的价值。即便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类课程,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教材中仍有很多内容属于抽象知识,学生很难结合文字和自己的想象理解其中的含义。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为例,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食物在人体内的运输情况。对此,学生可以大致说出食物进入体内后的运输渠道。当教师提到血液运输时,大部分学生会想到心脏和血管,但是对血液的流向以及运输方式等不够了解。即便教师利用彩色图片进行辅助,也无法引导学生想象出血液在体内的运输过程。针对此,教师便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与血液运输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相关生物知识。在利用此种方式教学时,教学内容会变得更加丰富,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温馨、和谐,进而完成趣味生物课堂的构建。其次,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投入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视频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生物知识绘制人体血液循环简易图。对于部分初中生来说这具有一定难度,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在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时组织学生互相讨论、探究。在此期间,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生物知识,教师也能够有效落实趣味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身为初中生物教师,应当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学,并优化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更好地认识大自然,培育生态意识。兴趣是使学生展开一切活动的驱动力,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注重生物观念培养;结合生活实际,激活教材内容;结合网络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构建趣味生物课堂,让每个初中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丹丹.探索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智力,2020(28):149-150.

[2] 石宇.丰富课堂形式,培养学生兴趣——论如何打造初中生物有效课堂[J].知识文库,2020(19):14+16.

[3] 唐鸣.初中生物构建学本课堂的有效方法[J].求知导刊,2020(49):26-27.DOI:10.14161/j.cnki.qzdk.2020.4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