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对猪的生长和性能提升有直接作用,肠道微生物则是能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很多相关研究发现,如果在饲料中增加益生菌、蛋白质等物质,这样会调节肠道的微生物,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肠道蠕动。通过技术调整猪肠道的微生物菌群,能提高猪群健康,促进猪的生长,提高猪肉品质,增加养猪效益。
一、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特点
多样性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分析看出,猪的肠道内有着很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微生物数量能达到500种以上,其菌群更是达到25个门之多,最为常见的有螺旋菌、变形菌等。随着猪的生长,在肠道内以螺旋菌、厚壁菌为主[1]。
差异性
不同肠道分布特点
根据相关研究得出,猪消化道的不同位置,微生物对应的数量也各不相同。有相关研究得出,在十二指肠到结肠的位置,其微生物逐渐减少,大肠的微生物要多于小肠,这是与肠道不同位置功能相匹配。
不同品种分布差异
研究得出,不同品种的猪其肠道微生物分布也各不相同,比如大白猪和藏猪,能对应检查出不同类型的细菌,其中藏猪的厚壁菌要高,而大白猪的无壁菌要高。这是因为受到猪自身免疫和采食特点所影响。
二、猪肠道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对胃酸屏蔽功能
仔猪断奶后,胃的屏蔽功能衰弱,这是因为断奶后胃内的酸度降低,断奶前胃内的乳酸菌被病菌所替代[2]。在断奶前的胃酸值控制在3,在断奶后的胃酸值升高到5,使得胃内的病菌繁衍逐渐成为主要菌群。酸碱值升高会影响胃内的营养物质吸收。在断奶前,仔猪肠道内的微生物不多,主要是乳酸杆菌。断奶后,仔猪的肠道内微生物增多,比如常见的大肠杆菌,这是导致仔猪出现腹泻的关键。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健康猪的肠道内也存在着较多的猪链球菌,虽然并没有引起猪患病,但是容易感染人,因此就需要能应用新的微生物形态来控制。
微生物对肠道过敏反应
仔猪在断奶前,主要是母乳,因为母猪的乳汁结构简单,所以能被仔猪有效消化。而在断奶后,由液体食物变成了固体食物,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结构复杂,可能会使得仔猪的肠道敏感,影响仔猪的消化吸收。通过对仔猪和成年猪的粪便进行分析发现,仔猪不能完全降解大豆蛋白,而成年猪则是能完全降解[3],说明成年猪的肠道微生物群更加完善。在实际生产中,也会应用微生物处理发酵,通过微生物降解来减少饲料原料中的抗原蛋白。但是,不同微生物的效果各不相同,需要分析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或者添加的微生物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对肠道异常发酵
猪肠道内的微生物能够将植物异黄酮类植物转化成雌马酚后被猪吸收,雌马酚对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因为雌马酚只能由动物的肠道微生物中生成, 动物不能生成。同样,不同品种的猪产生雌马酚能力不同,地方的猪群更加容易产生,而如果是引进的外来猪反而不容易产生[4]。所以植物异黄酮类的物质,需要根据猪只的日龄、品种等实际情况来合理应用。
三、猪营养调控策略
碳水化合物
日粮纤维
增加日粮中可消化纤维的含量,能促进猪的消化,让猪有更多的饱腹感,同时还能调节猪肠道的微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便于让猪健康生长。在仔猪日粮中增加小麦豌豆纤维,能减少腹泻问题,增加肠道内的乳酸菌含量。在猪肠道内的菌群各不相同,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也会对其发酵方式产生影响。
寡糖
苹果果胶寡糖能改善育肥猪的酮体,增加肠道的微生物数量。在35日龄的猪饲料中增加寡糖,能提高猪的生长水平。添加壳寡糖,减少在猪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数量[5]。在使用寡糖上要能充分考虑到猪的生理特点,并且寡糖只是调控肠道微生物,是否能提高猪的免疫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蛋白质
随着当前我国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低蛋白平衡氨基酸饲料逐渐在猪场进行推广,能够缓解猪场对豆粕的依赖,减少粪便中氮元素的含量,进一步解决缺少蛋白质饲料和减少抗生素的情况。比如,在饲料中使用平衡氨基酸模式,能提高猪对蛋白质的利用,以此来减少氨的排放,调节原有猪肠道内的微生物情况,减少有害微生物的存在。通过相关研究分析能得出,相比于传统蛋白质增加,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猪的健康,同时还能优化猪肠道的消化能力。
益生菌
很多研究表明,益生菌能提高猪的肠道微生物平衡。通过添加益生菌对猪的肠道微生物进行调节, 可以降低肠道内的酸碱值,进一步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能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比如,在饲料中增加乳酸菌杆能丰富猪肠道菌群,同时也提高猪的消化能力。在饲料中增加粪肠球菌,能增加仔猪的乳酸菌数量,并且大肠杆菌数量也明显的降低。在饲料中增加复合菌目的是减少猪的腹泻。
脂肪
在饲料中增加椰子油,能提高猪肠道微生物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数量。并且,通过脂肪来调节,还能帮助猪更好的生长,减少应激行为[6]。
抗生素和其它添加剂
抗生素
添加恩拉霉素能提高 猪只生产性能,但是也会对肠道的菌群结构造成影响。在停止添加抗生素一周后,猪的肠道微生物不能及时恢复,并且如果过量的添加,也会影响猪肠道的微生物平衡。
添加剂
在猪饲料中增加一些植物性益生素,可以增加肠道屏蔽能力,能有效的减少腹泻现象,改变以往单一抗生素的使用模式。但需要在实际选择上科学合理选择,因为一些植物源益生素的效果不理想。此外,在仔猪的饲料中增加苯甲酸,能恢复仔猪的肠道健康,并能平衡肠道酸碱值。相比于抗生素而言,重组菌丝霉素能强化猪对于糖的吸收,从而来替代抗生素。
结语:
通过对猪肠道微生物和营养调节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不仅会影响饲料和营养的吸收,也会对猪的各项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在营养水平一致的情况下,不同来源、组织和结构的营养物质对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存在不同的影响。微生物对猪的生长发育、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样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营养物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调节,提高猪群健康,促进猪的生长,提高猪肉品质,增加养猪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振鑫,邵丹,宋志刚,施寿荣.热应激对家禽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功能的影响及其营养调控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20,42(11):91-99.
[2]王怀禹.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与营养调控[J].猪业科学,2020,37(09):62-65.
[3]张晨虹. 营养调控肠道微生物组改善代谢性疾病(英文)[C]//.2019中国生理学会学术年会暨张锡钧基金第十五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会及第十三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19:99.
[4]梁佶宇,范瑞诚.猪肠道微生物及其营养调控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0):13-14.
[5]罗玉衡,余冰,何军,毛湘冰,车炼强,陈代文.猪肠道微生物及其营养调控[J].饲料工业,2019,40(05):56-60.
[6]刘虹,王琪,刘作华,齐仁立.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形成及营养调控[J].动物营养学报,2018,30(07):2480-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