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我国网络销售平台与外部经贸发展逐渐成熟的背景条件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开始出现大幅增加趋势。为迎合市场需求,职业院校应当注重相关人才培养,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方法,实现高效率、高质量训练跨境电商人才的目标,为未来相关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职业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在职业院校培养相关人才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受限的主要问题。跨境电商活动相对较为复杂,对人才能力要求标准严格,需要其具备多方面专业技能。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训练相关人才也需要准备对应师资力量,才能够达成理想培训目标。然而,当前职业院校师资团队普遍存在缺乏对应实践经验的问题,对跨境电商流程的了解甚至不如部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工作迟迟无法展开,导致相关教学活动陷入停滞。虽然部分职业院校为脱离此类困境,选择派遣教师前往培训课程进行学习。然而,这些培训机构受限于实际条件,仍然无法提供实战环境,导致教师理论知识达到标准后,教学流程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基础质量[1]。在学生完成职业院校学习后,进入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发现理论知识与现实条件存在不符,最终仍然需要跟随公司人员进行学习,导致企业用人成本大幅上升,不利于跨境电商行业良性发展。
(二)学校教学缺乏真实训练平台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实践学习环境,而跨境电商培训展开实践训练则需要配置现实条件中的货源,并在网络平台中设立直接面向市场的店面,使学生在实际销售过程中掌握跨境电商运营知识。但是,此类实践平台由于成本过高,导致大部分职业院校无法对所有流程进行配置,最终导致教学实践体系存在缺失,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运营技巧。同时,培养跨境电商工作人才还需要学生了解企业卖家岗位的实际活动内容,并在真实环境内验证理论信息,为后续从事相关行业积累初级经验。然而,职业院校普遍不具备相关条件,即使设立真实网店也无法与常规企业相匹配,容易与市场环境产生脱节现象,进而对学生造成误导。因此,目前职业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缺乏实践平台的负面问题。
二、利用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实践策略分析
(一)融合职业院校与跨境电商企业训练理念
为解决职业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的弊端问题,应当采用理念融合方式,开展校企合作活动,使学校能够与企业共同培育人才,并实现定向输送人力资源的目标。在过去体系内,职业院校普遍将实习生与毕业生一同向企业进行输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从学校内招聘实习生或毕业生,完成内部人力资源的补充。此类问题会导致校企合作活动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不利于企业方积极性提升[2]。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训练能够被社会应用的价值人才,但在理论未经融合的情况下,院校输出人才可能无法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导致校企合作活动仅能停留于表面阶段,陷入工作僵局。同时,企业培育人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降低个体工作承担量。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才训练缺乏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问题,不利于全面性人才的培育。因此,在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工作时,应当认识到职业院校与企业训练目标一致的事实,并将相关培训理念进行融合,使人才训练过程能够兼具道德培养、利益指向特性,实现培育全面型人才的目标。
(二)落实基地融合措施,实现双赢目标
在校企合作实践培训过程中,基地融合措施具有重要影响意义。为创设高效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区域,应当设立专业工作时或创业培育工坊。区域内部可按照实际跨境电商企业配置进行设计,包括教学、工作区,提供仓库存储、会议、展示、物流打包等功能。基地除教学用途外,还可与实际企业签订相关合同,达到出租使用权的目标。利用此类方式,创设真实环境基地,使职业院校学生能够在目标区域内完成训练工作,进一步提高理论实践效果。同时,学生还可以应聘为企业实习生,直接开展B2B与B2C业务培训工作,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拓展培训发展空间,使企业与职业院校能够共同完成人才训练工作[3]。此外,此类实训基地可以与学校管理层建立无缝对接体系,达到实时反馈学生状态、明确训练方向的目标,为未来人才培育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三)联合企业工作专家补充师资力量
在职业院校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工作时,经常会出现受限于师资力量无法提高训练效果的问题。通过实践校企合作方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此类问题的影响,但在教学工作中,仍然有可能出现老师经验不足导致的负面问题。为解决相关弊端,应当在校企合作实践阶段采用师资融合处理方案,使学校教师能够与企业内部专家共同开展培训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实践经验问题。通过此类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培训效果,同时还可以使教师在合作过程中逐渐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了解实践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实现提高基础教学水平的效果,具有一箭双雕的革新表现。在实践阶段,职业院校可以指派教师前往合作企业进行顶岗训练,或安排其在专业工作室内进行跟训。通过此类方式,强化教师在跨境电商方面的专业能力,充分利用企业工作资源,达到理想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还可以与学校共同创立培训体系,使职业院校训练活动能够成为跨境电商企业的重要参考,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效果,为校企合作打下坚实发展基础[4]。此外,在企业专家与教师团队合作过程中,应当重视师资融合管理工作,尽可能避免内部产生冲突问题,确保专家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实践经验指导学生,使教师可以在参与阶段充实自身知识体系,实现双赢的配合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合作方案,使校企合作流程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到科学改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未来相关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