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抗生素治疗呼吸科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郭媛花

当阳市玉泉街道卫生院,湖北宜昌当阳,444100

摘要: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呼吸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8例呼吸科患者均为在我院接受治疗者,病例选取时间2023年2月—2024年2月,分析抗生素治疗效果。结果:在58例呼吸科患者中,本次使用率最高的抗生素是头孢类药物34.48%、其次是左氧氟沙星24.1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07%;患者经过抗生素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83%。结论:医务人员在呼吸科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抗生素,临床有效率较高,但需要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适宜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抗生素;呼吸科;规范;合理使用
DOI:10.12721/ccn.2024.15706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呼吸科疾病的病发和细菌侵入息息相关,一旦部分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甚至会发展为慢性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1]。现阶段,临床医生治疗相关呼吸科疾病患者时,主要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但是,因抗生素药物抗菌效果理想、安全性高等优势,其在临床呼吸科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临床医生一直重点关注抗生素的规范、合理使用,从而降低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发生风险[2]。在此基础之上,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呼吸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呼吸科患者均为在我院接受治疗者,病例选取时间2023年2月—2024年2月,见表1。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比较患者一般资料(±s/n)

1.png

1.2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的诊断、检查结果、药物记录等资料,并且参与本次研究者未进行其他外科治疗方式,如,手术等。同时,医生使用Excel表格对患者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整理,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对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1)医务人员统计抗生素应用种类,对比分析差异。

(2)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后,呼吸系统疾病症状消失,并且经过详细检查结果正常,在患者停止服用后的7d未出现病灶复发;有效: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大部分症状改善,呼吸科检查结果正常;无效: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呼吸科检查结果未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软件SPSS25.0处理,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抗生素应用种类

本次使用率最高的抗生素是头孢类药物34.48%(20/58)、其次是左氧氟沙星24.14%(14/5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07%(7/58)、青霉素10.34%(6/58)、克林霉素8.62%(5/58)、阿奇霉素6.90%(4/58)、诺氟沙星3.45%(2/58)。详见表2。

表2抗生素应用种类(n,%)

2.png

2.2 治疗有效率

患者经过抗生素治疗后,58例患者中显效率75.86%(44例)、有效率18.97%(11例)、无效率5.17%(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83%。

3讨论

大部分的呼吸系统疾病均是由于细菌侵入呼吸道所导致的,一旦部分患者为未得到有效的治疗措施的话,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因病情迁延发展为慢性疾病。临床医生根据细菌感染指针主要采取抗生素治疗呼吸科疾病,可以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但由于部分呼吸科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单一抗生素治疗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风险,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呼吸科患者的治疗中,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显示,在58例呼吸科患者中,本次使用率最高的抗生素是头孢类药物34.48%(20/58)、其次是左氧氟沙星24.14%(14/5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07%(7/58);患者经过抗生素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83%。说明,呼吸科疾病患者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率高,可以将其应用在临床治疗中。但部分非细菌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亦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临床医生在未经相关实验室或影像学等检查的情况下,有可能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无指针使用抗生素或滥用抗生素等现象的发生,导致细菌耐药风险明显上升。因此,临床医生必须高度重视对患者治疗时抗生素的使用,强化临床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降低不合理使用情况,内容如下:(1)合理选择抗生素:临床医生对呼吸科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选择高敏感度的抗生素,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2)调整用药方案:由于部分呼吸科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因此,医生在患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在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其用药策略,最大程度上避免长期使用单一抗生素治疗。有学者研究显示,针对部分特殊病例,临床医生可以采取轮换用药或联合用药的策略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降低耐药菌株产生的风险,从而保证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3]。(3)监测耐药性发展:有条件的医院需要建立并且完善院内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对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分析细菌耐药性变化的趋势。同时,临床医生可以根据上述结果调整患者用药方案,确保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此外,虽然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效,但也是导致患者出现抗生素耐药性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患者未进行药敏试验但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也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建议在未进行药敏试验前,医生需要避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尤其对于轻微感染或不确定病原体的患者。 (4)用药教育:医务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用药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加深他们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理解,以此减少他们滥用抗生素的发生。 (5)部分患者因为单一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医生给予患者多种抗生素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是会增加患者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多种抗生素治疗时,需要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在呼吸科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抗生素,临床有效率较高,但需要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适宜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蒋代富.抗生素治疗呼吸科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12):88-89.

[2]叶燕,拜合提尼沙·吐尔地.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结合肺康复训练对老年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24):3749-3752.

[3]张凤梅,杨波.抗生素类药物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