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借助趣味实验,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弓瑞玲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五阳矿中学,046000

摘要: 初中化学作为关键学科,实验教学不可或缺。为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应从实验创新入手,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并据此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革新。此举旨在营造积极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确保教学活动顺畅高效,最终实现化学教学的卓越成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趣味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DOI:10.12721/ccn.2024.15707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其效用显著。为最大化其教学价值,教师应巧妙融入课堂导学、新知探索及实验操作中,丰富教学内容,增添教学乐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并全面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一、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趣味化学实验,具有优化局部教学设计、凸显学科意义价值、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等作用。其一,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趣味化学实验,能精准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因实验之趣而深入思考,怀揣探究之心与疑问之念,自主完成教学任务,有效驱动教学流程的顺畅推进。其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能以直观的方式验证化学知识,探究化学现象蕴含的原理,进而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生活中化学原理的存在形式和价值,分析化学学科对于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的意义。其三,趣味化学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富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结果能突破学生的常规化思维,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借助趣味实验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设计趣味导入环节,以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化学实验之前,学生常感迷茫于主题与内容。直接讲授知识,恐难入心,反易生倦。因此,导入环节如同钥匙,开启学习之门。教师可广搜实验素材,巧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之旅。

第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小实验作为导入,引出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白磷燃烧”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巧妙设计导入环节,展示“奇迹蜡烛”:寻常蜡烛需火源点燃,而这特制蜡烛仅一吹气即燃,颠覆学生认知,激起强烈好奇。随后,教师揭秘:蜡烛奥秘在于白磷与二硫化碳的巧妙结合。二硫化碳快速挥发,吹气加速此过程,留下白磷于烛芯,其超低燃点遇空气自燃,点亮蜡烛。此实验不仅为课堂增添无限趣味,更直观展现化学魅力,让学生在好奇中探索原理,确保教学效果与学习乐趣并存。

第二,利用化学历史资料在导入环节创设趣味化学实验情境。化学历史资料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是教师创设趣味情境的有效素材。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知识点出发,搜集网络上关于化学发展的资料,结合化学家坚持不懈、努力探索且不惧失败的故事,丰富教学内容。此外,化学家在反复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有趣的实验现象,或是发现新的化学物质和规律,这种未知的探索总是充满趣味。教师使用这类资料创设实验情境,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好奇心。

(二)以化学实验为新知探究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知探究时,教师可借助趣味实验构建真实问题情境,模拟生活化学,助力学生攻克学习难关。实验设计应富含启发与探究元素,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挑战性实验与变量调控,引导学生发现化学规律,深化理解;对比分析中,学生调整变量,从结果差异中提炼学习成果。如此情境,精准指向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新知掌握与理论构建。

以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制取氧气”的教学为例。在新知探究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趣味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重难点知识。(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将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放入试管中,让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将试管连接导管,导管连接水中的集气瓶。在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水法导入集气瓶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2)“火山喷发”实验。将小苏打和醋混合,观察产生气体的现象,让学生探讨气体产生的原因,并联系生活,思考哪些现象与这个实验类似。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氧气的制取过程,理解植物呼吸作用和火山喷发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教学探究,并从中获得新知。

(三)以化学实验为教学主要活动,培养核心素养

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可以将化学实验作为主要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科学探究与实践”核心素养。这一环节的趣味化学实验应注重实验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旨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教师需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加强教学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基础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旅程中,教师可以匠心独运地策划一系列充满乐趣与互动性的化学实验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与探索,不仅让他们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技巧,还能深刻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知识要点。

实验课题: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2)实验步骤:将两至三粒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倾斜试管,在试管中倒入少量稀盐酸,观察物质的变化。(3)实验现象:物质开始反应,出现气泡,气泡的产生速率较为适中。通过多元趣味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

三、结语

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趣味实验,能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趣味性,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为此,教师应深入挖掘趣味实验的教育潜力,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其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坚实奠定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云堂.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的实践:以“中和反应”教学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6):125-127.

[2]王明瑕.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实验教学的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3(16):78-80.

[3]万里明.初中化学创新教学中引入趣味实验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