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我国农村电网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宋朝璇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山西吕梁,0330000

摘要: 为了有效减少农村配电网络线路雷击事故的发生,维护网络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地区农村人民的用电安全与稳定提供支持,就要重点关注防雷接地保护的设置,明确保护思路,加强防雷接地保护技术的应用,从根源上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电网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电网;发展现状;问题研究
DOI:10.12721/ccn.2022.1571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农村电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能源支柱,国家一直在对农村电网持续进行改造,尤其在脱贫帮扶政策实施以来,农网改造更加深入。笔者作为一名扶贫帮扶队长,通过全程参与所帮扶村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河镇庙坪村农网改造工程实施,发现农村电网改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农网改造的顺利施工和改造后的安全稳定运行,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十分重要。

1农村电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

1.1电网合法性技术问题

电网规划是农村电网电力工程建设的前端环节,不仅需要计划电网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等,还需要采取专业的方法计算电网的电压与电力负荷,保证其在合理并可控的范围之内。我国对于电网建设有严格的规范及要求,并明确了电网建设的材料及所需技术。因此,在电网规划阶段需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性文件的标准开展相关的规划工作。电网合法性是电网安全的基础,如果为了扩大电网规模忽视电网的合法性、国家设定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将会导致电网过载、过压,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电网建设的社会效益,还会使电网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1.2农村电力线路线径偏细且老化严重

电力线路线径偏小且为钢芯铝绞线是农村集资架电的通病,主要是为了节约有限的建设资金,有的使用的甚至是从别处拆下来的旧线,安全系数和供电容量根本就达不到标准要求。加之由于现有的农网线路因缺少定期的维护和检修更换,长年的高负荷工作加速了线路的老化,在风吹日晒中老化现象严重,漏电、跳闸问题屡屡发生,甚至还有倒杆断线的危险,威胁到农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农村配电网线路及设备的防雷接地保护

2.1安装避雷装置

在农村配电网络线路与设备的防雷接地保护设计环节,技术人员要加强对防雷装置、避雷装置的设计,提升配电网络的整体防雷水平。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选择两种方法:(1)安装线路避雷器。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村配电网络防雷措施,具有明显的防雷效果,就是将避雷器安装于配电线路、杆塔位置,将自然界中的雷电电流借助避雷针传入地下,实现对雷电的引流,避免雷电集中于配电网的某个区域,损坏配电网络。(2)安装避雷线,就是指在农村配电网络中单独安装接地单避雷线;一般适用于较为空旷地区的配电线路中,技术人员要控制避雷线与边导线保护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比如:66kV以下的线路,开工至地线保护角在20º~30º之间;在环境中,控制地线保护角在25º以内,通过调整保护角实现防雷目标,强化防雷效果。

2.2降低配电设备接地电阻

在农村配电网络的防雷接地保护设置中,降低配电设备接地电阻的方法分为:(1)安装水平接地体。(2)施加降阻剂。水平接地体的安装较为便捷,但是其本身容易受到接地环境的腐蚀,使用寿命较短,且在高土壤电阻率的环境中作业效果不明显。施加降阻剂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技术人员在水平接地体的四周施加具有较高效用的膨润土降阻防腐剂,增加水平接地体的界面,同时在降阻剂逐渐扩散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电阻,提升防雷接地保护的性能。

3农村电网电力工程中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3.1科学确定电压等级

在农村电网电力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输电损耗、供电扬程、区域未来电力规划、区域未来扩展范围等因素科学确定电压等级。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用电需求量显著提升,低等级电压难以全面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及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为此,部分农村地区选择取消35kV电压。但由于农村变电站与周边地区输电距离较大,为了能够降低电力资源的损耗及输电成本、减少电网维护工作量,建议农村周边地区暂时使用35kV电压电网。同时,在简化电压等级时需要避免重复降压,在了解我国变电站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如采用微机监控技术及微机保护,选择自动化程度高的一次设备等。

3.2适用农村智能电网建设的指标体系

农村智能电网建设的指标评判体系,突破了现有智能电网体系不能满足农村智能电网智能化及数字化的局限性,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解决了农村电网提升智能化和数字化成效不明显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HP和Fuzzy算法的综合评价方法,解决了标量指标与主观指标无法有机结合的问题,形成了智能电网实现路径的指标可视化决策过程。根据指标体系提出的一整套适用于地区的智能配电建设技术原则及典型配置方案,为建成“简单、经济、实用、高效”的农村智能电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3农村通信网的建设

农村智能电网建设方案推荐在农村配电网中应用中压载波通信技术,并研制植入安全加密芯片的宽带载波通信模块。中压宽带载波通信技术是利用现有10千伏中压配电线作为传输通道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使用现有的、完善的配电线作为传输通道,极大减少了重复建设通信线路的投资,具有投资少、设备简单、施工容易、维护管理方便、覆盖面与电力系统一致等优点。在农村配电网中,与专网光纤通信、公网无线通信的灵活、混合组网,可以很好的为偏远地区进行通信“补盲”,实现配电网通信“全覆盖”。农村配电网中专网光缆未建设或光缆不可用且重新敷设难度极大的、或公网信号覆盖不佳的情况,采用中压载波为配电网通信提供较大带宽的通信链路,一方面,可作为偏远地区、专网通信或无线公网通信未覆盖区域的配电终端的信息传输通道,实现网络的延伸覆盖;另一方面,建立端到端较大带宽的通信链路,与光纤专网混合组网,可实现专网通信的联通或成环,提高专网通信的可靠性。

3.4安全措施

农村施工十分困难,遵守安全规程十分重要,除普通施工注意的安全问题外,还要注意施工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交通不便带来的安全隐患。大部分杆基点都是在山地、山坡,没有车路,运输及施工机械不能到达,必须人工运输,立杆也必须人工吊立,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措施。人工绞磨运输电杆,要防止牵引钢丝绳强度不够突然断裂,杆基绞运中途防止杆基滚动砸伤固定杆基方向的人员,绞磨固定不稳被杆基拉走等安全问题;人工立杆要注意立杆架的坚固程度,立脚固定稳固,拉升倒链坚固,杆基立起过程中防止杆头杆尾碰撞伤人等。

结束语

农村电网电力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电网合法性问题、电压等级设置问题、电网负荷转移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统筹规划电网电力系统的规模、选择合适的电力设备、科学设置电压等级、合理配合电网等级,以提高电网电力工程供配电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在农村电网电力工程建设施工中要做好安全措施,通过科学编制施工细则、制定有效的安全风险预控措施、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力度、增设电力变压器保护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安全、提高工程后续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继而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电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欧兴国.对广西农村电网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广西电业,2018(05):26-28.

[2]谭哲文.农村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初探[J].电子制作,2018(12):258+256.

[3]职菲.农村电网运行效率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

[4]沈浩东,白义传,孙国成,吴福保,耿新辉,梁顺,王余生.我国农村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农村电气化,2017(10):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