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运动营养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因子研究

吴琼

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摘要: 随着全球运动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在此背景下,运动营养食品这一全新概念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过去数年间该种食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显著上升。但是目前该领域面临着诸如产品质量不过关、含有非法违禁品以及功效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运动营养食品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将详细探讨影响运动营养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希望能对我国运动食品产业的技术革新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关键词: 运动营养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因子
DOI:10.12721/ccn.2023.1573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根据2018年的统计可知,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出接近两万七千亿人民币,占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点一。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普及,诸如运动健身、踢毽子、跳广场舞等体育运动也越来越受欢迎,过去只在职业运动员群体中流行的运动营养食品被普罗大众所认可接受。但是目前我国的运动食品领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运动营养食品使用现状

运动营养食品的研发最早起源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美国在二十世纪末制定了有关此类食品的概念标准:膳食补充剂的成分主要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激素、矿物质、氨基酸、生物酶等,一般来说是口服使用。当前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运动员会食用各类运动营养食品,其中部分体育强国的该类食品占有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目前我国也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服用运动营养补充剂。除此之外,运动营养食品在青少年群体中受众更多。根据运动科学机构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每周至少食用一种该产品,而将近八分之一的大学生每周甚至使用五种以上。总而言之,运动营养食品产业正在高速发展,并迅速占领新兴市场[1]。

二、运动营养食品安全风险因子分析

(一)非法违禁品

目前已知被调查出的问题食品大都存在内分泌干扰物,而且其组成成分为天然激素。这些内分泌干扰物能以不同机制对人体造成影响,例如取代激素作用,造成天然激素生成困难,扰乱细胞的代谢活动或者阻碍其受体表达。男性被这些内分泌干扰物入侵后可能会受到生殖功能损伤、不孕不育、心脏疾病以及肝脏受损;如果是女性则会出现声音变粗、月经不调、卵巢囊肿等,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某权威运动科学杂志对市面上若干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含有雄性激素的产品大约占比百分之五十一,雌性激素的产品大约占比百分之八十九。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目前已确认人体每天摄入的雌二醇以及睾酮分别不能超过50ng/kg.bw和2μg/kg.bw。

二甲基丙烯酰胺可以起到加速脂肪消耗和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过去有一些减肥药物会添加二甲基丙烯酰胺。但是它也存在巨大的副作用,会导致动脉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心跳加速以及支气管扩张等,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心脏骤停、生理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问题。因其对人体的巨大危害,部分国家已经禁止药企在减肥药中添加二甲基丙烯酰胺。但是近些年来有部分无良商家在运动营养食品中添加此种化学物质,在目前功效以及安全性没被确定的情况下,添加二甲基丙烯酰胺仍属于违法行为,应该予以禁止。

非蛋白质氮元素的主要来源就是三聚氰胺,而后者早已是“臭名昭著”。当年三鹿乳业集团用其冒充蛋白质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值,导致了许多服用三鹿奶粉的婴幼儿出现肾功能不全、肾结石、泌尿系统损伤等问题。目前市面上仍然有接近一半的运动营养食品在三聚氰胺检测中呈阳性,浓度中位数偏高。虽然按照权威组织的标准来看,目前摄入量限制没有超标,但是长期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产品仍然存在健康风险。所以,消费者在购买运动营养食品时要更加谨慎小心,尤其是那些在广告宣传中声称具有减肥、增肌、健身功效的产品,这种产品摄入过量极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悔之晚矣[2]。

咖啡因

咖啡因广泛存在于咖啡豆、可可粉、茶叶以及坚果类等自然植物性食物中,和其他种类的兴奋剂相同,有提升机敏性、增加注意力、反应变快、加强体力等功效。虽然咖啡因目前不属于兴奋剂,但是在1984至2004二十年间,如果运动员在尿检中其浓度超过12μg·mL-1,就会被禁赛观察。所以咖啡因虽不属于兴奋剂大类,但仍然受到相关部门监管。美国NCAA协会更是将检测标准限制在15μg·mL-1以内。如果咖啡因摄入过量就可能出现失眠、暴躁、心跳加快、头晕、血压升高等不适反应。过去几年间由于饮用功能饮料而导致的医疗事件增加了近十倍,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咖啡因子摄入量超标引起的。

肌酸

在运动营养食品产业中,每年由工业大规模生产的肌酸高达四百万千克,商品销售额超过十二亿人民币。由于该领域对肌酸的滥用,导致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根据最近几年食品安全学家的研究表明,连续五年每天摄入不超过三十克一水肌酸对人体健康没有明显损害。但是如果短期内(五天到两周的时间内)大量摄入一水肌酸(0.3~0.8g·(kg·d)-1)可能会导致健康人员的尿液中生成甲胺以及甲醛,但是当前没有严谨的临床试验证据证明会对肾产生危害。为保险起见,有肾病史或者肾功能低下的人员应该严格控制摄入肌酸量。

β-丙氨酸

在高耐力运动员群体中,β-丙氨酸的使用十分常见,其使用的唯一副作用是皮肤可能发生短期内麻木刺痛的不良反应。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使用人员皮肤刺痛程度与该激素使用剂量呈正相关,也和血液中该激素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皮肤刺痛与摄入β-丙氨酸之间的关系。由于当前缺少科学严谨的实验数据来证明运动员长期服用β-丙氨酸会导致何种后遗症,所以对于此类化学激素应该谨慎使用,确保万无一失。

含中药成分的化合物

目前越来越多的运动营养食品以含有中药成分为卖点,这部分产品以此迷惑消费者,给人以“纯天然,健康”的感觉,并且迅速占领了市场。然而,“纯天然”不能与健康和安全划等号,反之“纯天然”意味着成分未知,所以此类打着“纯天然”旗号的运动营养食品仍然存在安全隐患。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可以得出结论,相较于成分较为单一的产品来说,这些成分复杂的中药产品更加容易发生食品安全事件[3]。

羟基柠檬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热带植物中的天然果酸。减肥类运动营养食品经常添加此种果酸化合物用以减轻患者食欲,加速燃烧脂肪。在专业减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表明,过度摄入含有羟基柠檬酸的减肥产品会导致男性睾丸功能受损,严重时会影响生殖功能。由于目前缺少有关该补充剂是否安全的人体试验记录,尤其是有关男性生殖能力的具体对比数据,所以建议消费者少购买市面上此类减肥产品。

结论:综上所述,运动营养食品产业目前仍处于一片“蓝海”之中,抓住机遇的食品厂家就能尽早占领市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仍然存在法律条文不明确、监管不力等问题,运动营养食品安全正遭受挑战,安全风险因素的存在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当前市场上普遍存在夸大功效的广告宣传,长此以往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只有正视上述问题,在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运动食品厂家也要自觉遵守食品安全生产规定,二者齐心协力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国民健康运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郝俪苑.运动营养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1(30):106-108.

[2]顾华文.运动食品对体育运动员耐疲劳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20):231-232.

[3]吴杰忠.体育运动食品的效能及市场趋势研究——《运动营养学》评述[J].食品与机械,2020,36(12):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