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疗中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急性胃炎到慢性肝病,针对各种消化系统病症的西医治疗方法日益成熟,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及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临床上仍有诸多挑战需要克服。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以其独特的疾病诊疗理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渐被整合到现代医学体系之中,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疗法[1]。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不仅考虑疾病的生物学改变,同样重视调整患者的生理平衡、改善症状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2]。本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9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25-72岁,平均年龄(48.5±10.2)岁,慢性胃炎15例,消化性溃疡1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0例,肠易激综合征8例,平均病程(2.5±1.2)年;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27-74岁,平均年龄(49.2±11.0)岁,慢性胃炎16例,消化性溃疡1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9例,肠易激综合征9例,平均病程(2.7±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疾病种类与例数、病程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为消化内科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存在其他禁忌症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奥美拉唑用于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剂量为每日一次,20mg口服,疗程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4-8周。莫沙必利用于增强胃肠道的蠕动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排空,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5mg口服,疗程视病情而定。对于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或甲硝唑,具体剂量和疗程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细菌耐药性进行选择。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建议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活动,减轻胃肠道的负担,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软食为宜,禁酒,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均衡。,对于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需进行支持治疗,静脉输液、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等,维持能量补给和水电解质平衡。对于部分特殊病情的患者,如存在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需采取相应的紧急治疗措施,如止血、手术等。
研究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辨证结果,采用相应的中药组方,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采用健脾益气为主的组方,包括党参、白术、茯苓等,对于湿热内蕴的患者,采用清热利湿的组方,包括黄连、黄柏、栀子等。中药采用水煎服的方式,将药材加水煎煮后取汁服用,具体煎煮方法和时间根据药材特性和医嘱进行,中药的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而言,每日1剂,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疗疗程一般较长,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一般而言,初期治疗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为主,随着病情的改善,逐渐调整治疗方案,达到根治或稳定病情的目的,整个治疗过程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1.3评价标准
根据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无症状为0分,症状频繁且严重为满分10分,中间程度按比例评分。
观察指标:血液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改善情况;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观察其转阴情况。根据指标的改善程度进行评分,如指标恢复正常为满分,指标未改善或加重为0分。由专业医生根据胃镜检查结果进行评分,如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为满分,溃疡面积无变化或增大为0分。幽门螺杆菌检测转阴为满分,未转阴为0分[3]。
采用睡眠质量评分量表进行量化评估,判定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
1.4统计学计算
使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时,对于计数资料应采用X²检验,对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通过比较P值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通常为0.05),可以判断观察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x̄±s,分]
3讨论
在临床医疗中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尤为关键,不仅关乎患者的即时舒适与疾病控制,也对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本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提升消化内科疾病治疗效果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指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在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均优于接受传统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中西医结合可发挥中药和西药的相互作用,提高疗效,中药在调和人体机能、改善患者体质方面有效,而西药在控制病原、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方面作用显著,两者联合运用可发挥协同效应[5]。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疾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望为越来越多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尹德才.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6 (15): 152-154.
[2]刘洋.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 37 (02): 225-226.
[3]王有赐.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实施中的应用价值 [J]. 名医, 2019, (10): 63.
[4]王北京,邓春芳,刘海生.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应用研究 [J]. 系统医学, 2019, 4 (08): 1-3+16.
[5]杨社强.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实施价值评估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 2 (19): 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