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职业卫生》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浅析

林立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安全与环境学院

摘要: 专创融合是指高职类院校在其原有的职业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了创新创业的思想,对院校原有的各类专业课程进行创新融合、升级,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观念的高技能人才。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及行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 高职教育、专创融合、职业卫生
DOI:10.12721/ccn.2021.1570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专创融合即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融合[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2017]37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等文件精神的相关要求,职业教育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工作刻不容缓。如何将现有的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升级,形成专创融合的完备化体系,让其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十分关键。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育实施方式主要有三种:(1)创新创业类公共课的实施;(2)以创业项目为依托;(3)基于专创融合的实施,将创新创业的思想融入专业课程当中。本文介于第(3)种方法,介绍《职业卫生》课程的专创融合设计[2]

1.课程设计与教学目标专创融合

我国目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不但严重危害了劳动人民的健康,还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职业环境在变化,专业能力培养也必须推陈出新,才能促进和推动职业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创新、升级尤为重要。

《环境与职业健康创新管理》是在原有《职业卫生》的基础上,参照最新行业的发展动态,融合质量、安全、环保意识,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各项要求,注意实务、实战、实践模块课程的设计,工学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专创融合

在教学内容方面,深入挖掘和充实《职业卫生》的创新思维与思政内涵。例:通过对职业健康行业的历史背景,向学生展示该专业的一个发展进程,让学生明白职业健康教育并非一成不变的,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升级的。如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劳动者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是不同的,在该职业环境的变化下,我们所采取的专业技术与防范措施也在不断升级改进。通过职业健康行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懂得,专业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在职业健康领域的重要性。

3.教学方法专创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展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参与式和实践式教学。例教师先对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的职业问题及防护措施进行介绍说明,然后教师引入个别案例进行情境式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部分专业知识点。随后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自主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归纳、制作、汇报,通过该方法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领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造能力;最后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评,进行知识的梳理,完善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4.教育角色专创融合

角色融合是指教与学的主体与职业岗位(创业者)角色的对接与融合。只有教师和学生实现了角色的专创融合,来能真正融入了这个行业,才能进行胜任岗位、创造岗位。对于教师来说,要积极深入行业企业的实践,推进“双师”培养,避免教师只会“纸上谈兵”,要做到既是教学能手,也是企业技术专家。对于学生来说,不能只是简单的受教育者,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同时,要以严格的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态度来对待课程的学习,做到学生、学徒、创新创业者“三重身份”的角色融合[3]

5.教育环境专创融合

教育环境是专创融合的保障,能够让学生脱离“空谈理论”的困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营造与行业环境相似的教育环境,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1+X”技能证书培训基地、虚拟仿真教学场景等,让学习训练的场景与行业的实际作业场景相近,让学生能够“深入一线”体会职业健康行业的痛点与难点,切身体会才能切合实际。

6.结语

专创融合就是进一步强化专业与行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创新,是教学及产教的融合[4]。本课程旨在构建“产业、专业、创业”的集成融合,在行业快速更新迭代的现代化社会中,通过专创融合课程改革,《职业卫生》课程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可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