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是教师的艺术,在上课之前需要教师提前准备更多的资料,将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存储分类,再在课堂上结合教师的操作充分展示课本知识内容。所以,互联网飞速发展下,信息技术成为了广大教师们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形式。但是凡是总存在两面性,信息技术融合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既有利同时也存在弊端,基于此,笔者从多方面总结经验进行简单分析论述。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融合的弊端
信息技术下衍生的一些教学工具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可能相对陌生,比如网络资源、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演示、投影仪的使用、云资源等,都是在互联网发展下产生的新型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而高中生物教师专业的技能是和生物相关的知识,而面对复杂的科技教学工具难免会产生不熟练的现象,这就是使得融合后的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降低,适得其反。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资源量巨大,储存能力超乎想象,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搬用网上现成的教学课件,完全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情况进行改进和筛选,导致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不符的问题。加之,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让课堂失去了师生互动的环节,降低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利于生物课堂的健康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
1. 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知识面较广,但是课本上能展现出来的内容却有限。当教师在讲到对应的知识点时就可以采用网络资源匹配出和知识点相关的其他内容,加入到教案之中,作为课堂教学的参考,来丰富学生的生物视野。高中生物知识繁多复杂,又需要学生记忆的零碎知识点较多,只通过教师课堂上概括的讲解很难透彻到知识的根本。因此,教师就需要将多个案例摆出来,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验证和解释,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本质的思考和理解。例如,在教学生物有关概念时,书本上的概念大都是几句话进行概括,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一概念通过网络搜索功能找到相关信息,然后根据教材要求筛选出和课本教学任务相关的知识点,辅助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为下一步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2.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教学难点,这些难点通过教师的口头解释较难让学生理解透彻,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生物知识难点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内化,这大大降低的学习效率,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例如,高中生物中比较典型的知识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理解都是靠死记硬背。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完全让学生脱离课本,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视频课件,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细胞呼吸的过程拍摄成视频,将视频播放放慢,让学生对其中的过程看透,对其中的每个步骤记清,从而轻松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 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信息技术的特殊性会在课堂上应用时代替教师的一些教学活动,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节省教学时间,让课堂教学工作安排更合理、科学。由于高中生课业压力较大,需要学习的东西较多,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最宝贵。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物课堂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有更多地时间去复习更多的知识点。例如,在做一些复杂的生物实验时,如果在课堂上或者实验室进行实体教学操作实验,那么需要准备的东西较复杂,而且由于条件的限制一些生物实验器材较难满足实验要求,学生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对于这一类的生物实验教学,我们就可以选择观看实验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选取那些细致化的、有针对性的生物实验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教师在操作鼠标或者暂停、或前进、或后退的情况下进行指导式讲解,可以大大节省实验教学时间,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之中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高中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位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因为,高中生物教师要认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技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并将其进行最大化利用,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陈瑞丹.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生物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亚太教育,2022(01):127-129.
[2]雒晓艳.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9(06):128.
[3]郑静.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深度融合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0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