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理论性、科学性很强,但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纯理论的讲解很难实现化学综合性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课堂亟待引入新的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做依托,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从而理解教材、发展技能。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师要灵活地应用情境教学法,用丰富的情境深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科学技能。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化学兴趣
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因此,问题情境是最基础的一种激活课堂的情境教学法。教师要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或内容充实情境,以激活学生的化学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授《电离平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真实且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电离平衡是化学中一个重要且基础的概念,它涉及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等实际应用。如,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电离平衡的概念。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电解质溶液(如盐酸、氢氧化钠、醋酸等),然后让学生通过导电性实验观察这些溶液的导电能力。实验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你们观察到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何不同?这种差异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有些电解质溶液在稀释后导电能力会增强,而有些则会减弱?你们能尝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吗?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想要深入了解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以及电离平衡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来解释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可以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离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以及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移动。通过生动的演示和讲解,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原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电离平衡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信息情境,突破重点难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手段层出不穷,且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就信息化渠道本身而言,它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更生动的体验,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创设情境就成为必然。信息化情境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营造出的动态教学情境,它能将化学知识形象化地呈现出来,提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有很多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的、难以实现的化学实验活动,将这些内容通过信息化情境展现出来,将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重难点,全面提升化学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教学《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的相关内容时,该课主要探究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微观结构,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信息情境来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三维结构模型。通过动画和图像的形式,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晶体中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理解其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形成过程。通过模拟晶体形成的动画,学生可以了解金属原子或离子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从而深入理解晶体的形成原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模拟一些难以在实验室中直接进行的实验。例如,对于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实验,如导电性、熔点等,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理解晶体的物理性质。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等互动工具,自主探讨和梳理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展示,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创设信息情境,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实践情境,发展科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学科,化学知识和原理往往与生活现象和生活活动紧密相关。也就是说,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体验生活实践,探索实际生活问题,才能真正掌握化学科学原理,拉近生活与化学科学的距离。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尝试纳入实践情境,选取源自生活和生产的实践活动,综合性地纳入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应用能力,这样就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相关内容时,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电池工作原理,能把握化学能和电之间的转化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电源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电能属于物理范畴,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能为外界提供电能呢?这一原理并不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思考,积极探索,以发展科学思维,形成广阔的科学视野。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础实验,回想并尝试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制作一个“化学电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制定实验过程和方法。在这样的实践情境中,学生不仅能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更能灵活地结合生活实践开展化学研究,并能应用研究成果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就能发展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在更广阔的领域思考和探索,促进科学素养。
四、结语
化学学科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化学课堂要用有效的方式诠释自然科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情境教学法正是一种注重体验、强化技能的教学模式,在情境体验下,学生不仅能感受轻松愉悦互动的氛围,更能在情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科学进行探索和总结,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技能。
参考文献:
[1] 张晓婷.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名师在线,2023(127):47-49.
[2] 吴素娟.高中化学情境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天津教育,2023(5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