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化工原材料检测中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探讨

户持众

山东金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7000

摘要: 在目前化工生产中,对于原材料进行综合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关键一步。同时建立和遵守化工产品质量标准是关键。化学分析技术对化工原材料检验工作具有决定性作用。文章对目前化工原材料检测过程中化学分析技术分类及实际运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包括在评价化学成分,定义材料性质及分析内部结构等领域的具体运用。通过深入分析,旨在给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以宝贵借鉴,并进一步促进化学分析在化工原材料检测中的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 化学分析法;化工材料;内部结构;光谱分析法
DOI:10.12721/ccn.2024.15748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化学工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化工材料对国民经济及科技进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发挥化工材料性能优势以适应工业生产需要,综合评价化工材料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分析法是化工材料检测的重要分析手段之一,具有其他分析手段无法代替的地位。本论文将围绕化学分析法评价化工材料化学成分,定义性质及分析内部结构等内容进行研究,目的是为化工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一、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传统分析方法

传统的分析方法多是依靠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及经典实验技术,借助一系列化学反应及物理测量手段确定物质成分及性质。该类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比较简单的操作、低廉的费用等特点,所以在化工原材料的检测方面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沉淀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如比色法)等。其中滴定分析法就是利用滴定剂和被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测定被测物质含量的定量分析经典方法[1]。重量分析的方法是基于测定物质在化学反应之前和之后的质量差异来计算其成分。沉淀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沉淀反应来区分和测量溶液中的特定成分。这几种传统方法都有其特点及适用范围,实际使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况选用。尽管传统分析方法在化工原材料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这类方法一般分析时间比较长,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也很高。传统方法分析精度与灵敏度也比较低,很难适应现代化工生产中对原材料质量控制提出的很高要求。

(二)仪器分析方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仪器分析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化工原材料的检测中。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较,仪器分析方法由于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效率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化工原材料检测中提供了一种更准确,更有效的分析手段。仪器的分析技术主要涵盖了光学分析、电化学检测、色谱技术以及质谱分析等方法[2]。其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光学分析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对光线的吸收,发射或者散射特性而对其化学组成与结构进行分析。电位分析法和电解分析法等电化学分析法则是根据材料在电化学池内进行的电化学反应确定其特性。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色谱分析法是利用固定相与流动相间不同物质的配分或吸附作用来实现分离分析的。质谱分析方法是通过测定物质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构造。仪器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原材料的检测。例如,在确定化工原料中的杂质含量时,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利用色谱柱的分离功能,将原材料中的杂质与主成分分离,并测定其含量[3]。在研究原材料的化学构造时,可以采用红外光谱或质谱技术,通过分析物质的红外或质谱数据,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构造和化学键的种类。仪器分析方法也可应用于化工生产中反应进程的监控,产品纯度及稳定性的分析。

二、化工材料检测中化学分析法的应用

(一)评估原材料的化学成分

化工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化学成分进行精确评价是保证产品质量及工艺控制的根本。化学分析法对于评价原料的化学成分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研究者们利用多种化学分析技术可对原料中各元素含量,化合物成分和可能存在杂质成分进行系统测定。化学分析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原料中无机元素。例如,通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能够精确地测定原材料中的金属元素含量,例如铁、铜和锌等。化学分析法也可以定性,定量地分析原料中有机化合物。利用色谱法和质谱法可对原料中烃类,醇类及酯类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也可对该类化合物进行精确测定,从而为该产品配方设计及生产控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化学分析法也可以对原材料杂质成分进行测试。杂质存在会给产品性能及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必须严格加以控制。通过使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者能够精确地确定原料中可能含有的水分,灰分,残留溶剂以及其他多种杂质,从而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清除或者控制。

(二)界定化工材料性质

在此环节中,化学分析法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与检测,从而为化工材料性质定义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撑。化学分析法通过对物质物理性质的测定,可初步定义物质的特征。如通过对物质的密度,熔点和沸点等物理指标的测定,可初步判定物质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稳定性。这些物理性质的确定,为以后进行性质分析奠定基础数据。化学分析法可对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做进一步的分析。其中包括对物料酸碱度,氧化还原性以及反应活性的测定,它们对物料化学反应及应用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通过使用滴定法,光谱法和色谱法等化学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地确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为物质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化学分析法也可应用于材料结构性质分析中。例如,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先进技术,能够揭示出材料的微观结构,如分子和晶体结构,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的各种性质和行为模式。这些资料对优化材料性能,开发新产品都是十分重要的。化学分析法定义化工材料性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材料实际使用环境与条件。如在高温,高压和腐蚀等苛刻环境中,物质的特性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化学分析法必须模拟上述环境条件来综合测试与分析材料的特性,才能保证材料在实践中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三)分析化工材料的内部结构

在化工材料研发与应用过程中,对材料内部结构的深刻理解对认识材料性能,优化材料设计及新材料开发都有着重要影响。化学分析法特别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这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优越性。在化学分析方法中,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红外光谱(IR)、拉曼光谱(Raman)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它能揭示化工材料内化学键振动,旋转信息,并由此推断其分子结构及官能团种类。这些光谱信息是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反应活性和稳定性所必需。X射线衍射(XRD)与核磁共振(NMR)技术均被视为研究化工材料内部构造的关键手段。XRD技术能够确定物质的晶体结构,晶胞参数和晶粒大小,有助于研究者对物质晶体学特性的理解。并且NMR技术可以揭示物质中核周围电子环境进而对其分子构型及动态行为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先进的微观成像技术,为化工材料内部结构的分析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工具和方法。这些技术能够对材料微观形貌,颗粒大小及分布进行观测,帮助研究者理解其物理性质及加工性能。在对化工材料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时,还需结合其他的表征技术,例如热分析(DSC、TGA)和力学性能测试等,以全方位地评估材料的性能和潜在应用价值。这些表征手段能够提供材料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相关信息,对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总结

化学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检测并不断深入,既可以对材料化学成分及性能进行精确评价,又可以对材料内部结构特征进行深刻揭示。通过综合运用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和微观成像等多种先进技术,有能力全方位和深度地掌握化工材料的各种性质,从而为这些材料的研究、制造和实际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相信化学分析法在化工材料检测领域中会显示出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春柳.化工原材料检测中化学分析技术运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6):3.

[2] 梁莉莉.化工材料检测中化学分析的有效应用探讨[J].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3, 52(9):58-60.

[3] 王玥刘京远.化工材料检测中化学分析的应用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