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园林景观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研究

​谢艺璇

新疆兵建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着重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旨在提升园林生态环境的质量与可持续性。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策略,包括保护和繁育野生植物、创造适宜的生境以及合理管理园林等。这些策略旨在丰富园林植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抵抗力,并为民众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自然体验。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生态环境
DOI:10.12721/ccn.2024.15703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物多样性作为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成败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往往被忽视,导致园林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以期为园林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生物多样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群、种系和生态系统的丰富度和复杂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抵抗力,还直接影响着景观的视觉效果和民众的自然体验。丰富的植物种类可以构成多样化的景观层次,提高景观的感知度;不同种类的动物则能为园林增添生机与活力。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

(一)保护和繁育野生植物

野生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核心要素,其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植物不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还是自然美和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体现。保护和繁育野生植物,意味着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障生物链的正常运转,同时也为园林景观提供了独特的自然韵味。应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首要之举是划定明确的保护区域,这些区域应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圣地,任何形式的开发活动都应被严格禁止。这样的保护区不仅能为野生植物提供一个相对安宁的生长环境,还能作为生态教育的实地课堂,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除此之外,建立繁育基地也是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那些濒危的野生植物种类,人工繁育成为了拯救它们的必要手段。通过模拟自然生长条件、采用先进的繁育技术,繁育基地可以有效地增加这些植物的种群数量,为它们的野外回归或园林景观应用提供可能。科研力量的加强同样不容忽视。只有深入了解野生植物的生态习性、繁育规律以及面临的威胁,我们才能制定出更为精准有效的保护策略。因此,应鼓励并支持相关的科学研究,不断积累和更新关于野生植物的知识。最后,公众的参与是保护和繁育野生植物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举办生态保护主题活动、制作和播放生态保护公益广告等,可以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激发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时,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才能取得长远和显著的成效。

(二)创造适宜的生境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创造适宜的生境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生境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空间,它为生物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条件和繁衍场所。一个多样化的生境能够吸引并滋养更多的生物种类,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为了创造适宜的生境,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生物的生态需求。这包括对光照、温度、湿度、水源、食物等环境因子的需求。通过合理配置植被、水体、地形等园林要素,可以模拟出自然生态环境,为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繁衍场所。例如,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植被结构,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生态位,为不同种类的生物提供庇护和食物来源。此外,保持生境的连通性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连通的生境有利于生物的迁徙和基因交流,能够增加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分割。为了创造适宜的生境,还需要加强对生境的长期监测和管理。通过定期观察和记录生物的生活状况、种群数量变化等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境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不受威胁。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防止人为活动对生境造成破坏和干扰。

(三)合理管理园林

合理管理园林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措施之一。园林作为人工创造的生态系统,其管理方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平。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重视园林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病虫害防治是园林管理的重要环节。病虫害的发生往往会对园林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种群灭绝。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应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包括定期巡查、病虫害监测、生物防治等措施。同时,还应加强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植物生长调控也是园林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植物进行定期的修剪、施肥、灌溉等养护措施,可以保持植物良好的生长状态,提高其抗逆性和观赏价值。此外,还应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景观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以形成稳定而富有层次的植物群落。生态环境监测是评估园林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园林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同时,生态环境监测还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评估保护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合理管理园林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治、植物生长调控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措施的实施,可以为园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更为适宜和稳定的生存环境,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提升。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实践应用

(一)植物配置与生态位原则的结合实践

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植物配置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环节。为确保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严格遵循生态位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需求及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精心选择并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通过这样的配置,可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分布与构成,进而营造出稳定且富有层次的植物景观。在实践中,应避免单一化、简单化的植物配置方式,而应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通过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植物等不同层次的植物,可以形成立体化的植物景观,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生态效益。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选择具有不同观赏特性的植物,以延长园林的观赏期,丰富民众的视觉体验。

(二)水域景观设计与水生生物生态需求的兼顾

水域景观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进行水域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生生物的生态需求,以确保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水域景观设计应模拟自然水域环境,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和繁衍条件。这包括营造多样化的水深环境、设置水流缓冲区、配置水生植物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模拟自然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结语

生物多样性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采取一系列保护策略和实践应用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园林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水平。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生物繁衍发展,还能为民众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自然体验和美学享受。

参考文献

[1] 武汉市65个园林树种的生态功能研究[J]. 郑鹏;史红文;邓红兵;廖建雄.植物科学学报,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