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检测与控制策略研究

张媛 武玉婷

1.哈尔滨酷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黑龙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

摘要: 豆制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与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然而,豆制品在生产、加工、储存等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影响其质量和食用安全。因此,对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检测与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然后介绍了微生物污染的检测方法,最后提出了控制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豆制品;微生物污染;检测;控制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豆制品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制成的食品,如豆腐、豆浆、豆干等。由于其营养丰富、口感独特,豆制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豆制品在生产、加工、储存等环节中,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如细菌、霉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不仅会影响豆制品的品质,还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检测与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对于保障豆制品的安全性和品质至关重要。

二、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1、来源

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污染:大豆在生长、收获、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受到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

(2)加工污染: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如磨浆、凝固、成型等,可能因设备、器具、操作环境等不洁而引入微生物。

(3)储存污染:豆制品在储存过程中,如温度、湿度等条件控制不当,易导致微生物的繁殖。

2、危害
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豆制品的品质:微生物的繁殖会导致豆制品变色、变味、变质,严重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2)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部分微生物可能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如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影响经济效益:微生物污染导致的豆制品品质下降和食品安全问题,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影响豆制品的市场销售和经济效益。

三、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检测方法

针对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检测,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这些方法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检测。

1、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离效果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检测豆制品中的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准确测定豆制品中黄曲霉素的含量,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也是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豆制品中的挥发性物质,如豆腥味等。豆腥味是豆制品特有的一种气味,但过度或异常的豆腥味可能意味着豆制品存在微生物污染。气相色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豆制品是否存在挥发性微生物污染。通过气相色谱法,可以实时监测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质谱法
质谱法在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检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检测方法,适用于检测豆制品中的痕量元素和有机污染物。通过质谱法,可以准确测定豆制品中各种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质谱法常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方法相结合,形成多组分、多残留的分析方法,以实现对豆制品中多种微生物污染物的同时检测。

4、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检测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豆制品中的金属元素,如铅、铜等。这些金属元素可能来源于原料、加工设备或储存环境,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威胁。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高精度、高重复性等优点,能够准确测定豆制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四、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策略

为了有效控制豆制品中的微生物污染,需要从原料选择、加工过程、储存条件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

1、严格筛选原料
原料的选择是豆制品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应当选择无污染、品质优良的大豆作为原料,确保原料本身不含有过多的微生物。这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筛选,包括检查大豆的外观、色泽、气味等,以及进行必要的微生物检测。只有选择高质量的原料,才能为后续的加工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加工过程控制
加工过程的控制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关键。在豆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设备的清洁度和操作环境的卫生条件。设备应定期清洗和消毒,以去除残留的微生物和污垢。同时,操作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灰尘和杂物的污染。此外,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参数也应严格控制,以防止微生物的繁殖。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性,应定期进行卫生培训和意识教育,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卫生规定。

3、优化储存条件
储存条件也是影响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重要因素。豆制品在储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以防止微生物的繁殖。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和高温。同时,定期对储存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去除潜在的污染源。此外,采用先进的包装技术也可以有效延长豆制品的保质期,减少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例如,真空包装和气调包装等技术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4、采用先进的包装技术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也是控制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定期对豆制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包括抽样检测和全面检测两种方式。抽样检测可以及时发现个别产品中的污染问题,而全面检测则可以全面评估整个生产线的卫生状况。通过监测体系的建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问题,确保豆制品的卫生安全。

5、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也是控制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必要措施。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豆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规并认真执行。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应给予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

五、结论

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检测与控制是保障豆制品安全性和品质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高效的检测方法和实施有效的控制策略,可以显著降低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提高豆制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检测与控制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凤玲,高翔,罗宇馨,等. 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J]. 现代食品,2023,29(11):164-167,175.

[2]胡贝,李丽霞,李晓健,等. 发酵豆制品中脱氢乙酸检测方法的优化[J]. 中国酿造,2019,38(8):168-172.

[3]罗熹,吴拥军,詹寿年. 发酵豆制品的生物安全检测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0):2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