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霍晓洁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咸阳铁小第二学校,712000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的起始时期,此时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犹如在他们的学习征程中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当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亲眼目睹奇妙的化学现象时,他们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对化学知识的渴望也愈发强烈。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本文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分析能力;有效途径
DOI:10.12721/ccn.2024.15749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现象,还能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实验分析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它是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成为了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过度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可能源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和对考试成绩的追求。教师认为将更多时间用于讲解理论概念和解题方法,能更直接地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实验课开设不足使得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难以真正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缺乏实验操作机会,学生只能通过书本和教师的讲解来想象化学现象,无法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神奇,这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兴趣培养。

(二)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演示实验方法仍被广泛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在下面观看。这种方法虽然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时,往往只是关注实验现象的新奇性,而没有深入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和过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因为实验分析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操作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思考和解释。单一的实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实验、小组合作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验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三)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薄弱

由于实验课开设较少,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锻炼,这成为影响实验分析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学生在缺乏足够实验操作机会的情况下,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的规范流程等了解不足。在进行实验时,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如药品取用不当、仪器连接错误等,这不仅可能导致实验失败,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实验失败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降低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和信心。而且,操作不规范也会影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分析,因为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引入干扰因素,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二、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实验分析能力。一方面,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

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这一章节时,以生活中常见的火灾事故和灭火方法作为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像做饭时锅着火了,为什么迅速盖上锅盖就能灭火?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对实验探究的热情。在进行燃烧条件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如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区别等。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实验,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还能提高对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实验前播放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如“大象牙膏”实验等,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神奇之处有直观的感受。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先播放一段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视频,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酚酞试剂在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分析中来,提高他们的实验分析能力。

(二)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需要优化实验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以初中化学的《制取氧气》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何制取氧气?”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假设,如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等方法制取氧气。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这种探究式实验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制取氧气的方法,还提高了实验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实验也是优化实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有的负责实验操作,有的负责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有的负责分析实验结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实验分析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培养实验分析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探究。

例如,在学习完《金属的性质》后,教师可以提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生可以选择几种常见的金属,如铁、铜、铝等,通过与酸反应、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等实验来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思考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20(43):1.DOI:10.

[2]陈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