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庞大的保健食品市场,不少生产厂家及经销商瞄准了中老年人热衷养生、年轻人喜欢健康的特点,在保健食品的标签设计上进行一些具有暗示性及误导性的标示,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能够怎么看懂看透一张保健食品标签上面的内容,判断内容的真伪,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呢?
看懂蓝帽子,认准保健食品
在市场上询问普通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你知道什么是“蓝帽子”吗?很多人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是“蓝帽子”,也有一些老年人知道“蓝帽子”,但是真的要让他们来分辨“蓝帽子”的准确样式,他们可能分辨不清,比如,“蓝帽子”下面究竟是三道杠还是两道杠,除了图案,蓝帽子标志下面还有什么信息,这些他们都答不上来。
对于专业人员,这些东西是基本的知识,不过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那就大有学问了。在蓝帽子标志下面第一行的内容,是该保健食品经注册批准核发的批准文号或者经备案的备案号,“卫食健字+ (4位年代号)+第**号”,就是2003年以前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是最开始的批准文号格式,而2004年至2016年期间,保健食品注册改为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批准文号的格式也变成了“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到了2016年以后,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的注册号则为“国食健注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批准的机构也变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另外,使用的原料已经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保健食品则是通过省局进行备案,其备案号的格式为“食健备G+4位年代号+2位省级行政区域代码+6位顺序编号”,以上这四种格式的批准文号和备案号,都是有效的。蓝帽子标志下面第二行的内容,则是该保健食品对应的审批机构。
所以,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时候,第一步要先看看产品的标签是否有“蓝帽子”标志,还要看清楚标志是否正确,是否有对应对的批准文号或备案号以及审批机构等信息,如果图案不符,信息不全,那就可能不是正规的保健食品了,需要谨慎购买。
依据批准文号或备案号,查询标签与产品批文内容是否相符
可能还有一些消费者会有疑问,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或备案号可以依据它的格式仿冒,那它究竟是不是真的,应该如何辨认呢?这个就需要动动手,上权威部门网站进行查询了。
对于经国家局注册的保健食品,查询方式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搜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网页最底部的【机关司局】选择【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在打开的页面中,再选择【信息查询】栏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询】。进入信息查询平台后,可以选择输入产品名称或者企业名称对保健食品的批文信息进行查询,也可以点击高级查询,按照批准文号、保健功能、生产企业名称等进行查询。查询后会出现产品信息,点击就可以查看详情。方法二,打开微信,搜索公众号“市说新语”(注意,该公众号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蓝标认证),关注后,选择发信息,点击【服务】栏,再选择【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查询界面了。输入产品名称或企业名称,就可以查到你想要查询的保健食品信息。
对于经省局备案的保健食品,如经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的,会定期在广东省局官网发布近期通过备案的保健食品通告,所以我们也能根据备案号的年代号,查看相关的保健食品备案通告,了解想要查询的保健食品信息。
通过以上的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到想要购买的保健食品是否为仿冒品,如果查询不到,那该产品很有可能就是假冒伪劣的保健食品,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查询到的产品批文和标签上面的内容进行比较,看看保健食品的标签内容是否有夸大或者超范围宣传,再考虑是否购买该产品,尽可能保证自己最大的权益。
看清保健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
截止2023年,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其中中老年人需求最多的有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压以及增加骨密度类,而改善睡眠、通便、增强免疫力类则受到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但是,有不少违法商家的广告夸大宣传,把保健食品说成了灵丹妙药,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留个心眼,特别是中老年人。
总而言之,在选择保健食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就购买什么具有相应保健功能的产品,切勿轻信夸大宣传的产品,而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不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
认准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别误食误事
常见的保健食品消费误区,除了把保健食品当成“灵丹妙药”,也有部分消费者认为它就是个普通食品,是谁都能吃的,实际上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不同的保健食品都有不同的适宜人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保健食品,甚至有一些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不适宜人群。保健食品的标签上面,通常会在注意事项中有这样一句话,“适宜人群外的人群不推荐食用本产品”,这也更加明确保健食品只适合适宜人群食用而不是谁都可以食用。
比如维生素C是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很多人都有吃补充维生素C产品的习惯。然而,长期大量食用维生素C保健品,可能促进草酸盐结晶,在肾脏形成结石……所以不少维生素C片剂产品,明确标示孕妇、青少年儿童为不适宜人群。[1]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便秘是很多人的烦恼,所以很多人会食用具有通便功能的芦荟类保健食品,但是,这些产品虽然适合便秘者食用,同时它也有明确标示少年儿童、孕妇、乳母、慢性腹泻者为不适宜人群,所以,一些孕期或哺乳期便秘的女性,切记不能随便食用具有通便功能的保健食品,一定要看清楚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保障自身健康。
总之,我们在挑选保健食品的时候,要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宜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适宜人群,免得吃错保健食品,没有起到保健作用,反而对身体造成了损害。
没有警示语,这保健食品要谨慎购买
从2020年开始,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正式执行,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在标签专门区域醒目标示“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等内容。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的时候,会在标签的正版面看到这样的警示语。如果没有看到,可能是2020年以前生产的保健食品,也可能是未按规定生产的保健食品,看到这样的保健食品最好就不要购买了。
实际上,这句警示语并不单单只是一句形式化的口号,更重要的是为了遏制不法分子虚假夸大保健食品的功效、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具有疾病治疗的功能,约束商家的营销行为,诚信不欺、生财有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以,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懂得保健食品就是保健食品,没有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功能,如果生病了,不要讳疾忌医,赶紧看病去,不要耽误治疗。
综上所述,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的时候,要认准正确的蓝帽子标志,看清标签上面是否有相应的批准文号或备案号、保健食品的产品功能、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以及警示语等信息,甚至可以动手查一查,看看标签内容是否与产品批文相符,确保自己买到的是正规、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或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的安全、质量可靠又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也要注意别把保健食品当成能够治疗疾病的药物,耽误疾病的正常治疗。
[1]李慧艳,孙鑫贵.保健食品需谨慎食用[J].健康,2020,(第5期).
[2]赵文君.保健食品标注要规范醒目[J].中国食品工业,2019,(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