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型策略

秦瑞冬

包头市回民中学,内蒙古包头,014040

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在我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生物实验课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何创新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方法
DOI:10.12721/ccn.2023.15700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课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体验、领悟相关科学方法,培养动手水平及探究精神。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理解,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生物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良好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更加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掌握生物绘图、实验材料处理及实验操作等技能,要求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及社会动态,强调学生课外资料收集能力及兴趣的培养[1]。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普通高中都加大了实验设施设备的投入,并在教学方法上寻求革新。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方案设计陈旧,学生缺少独立实验操作的机会等。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还应不断探索,创新生物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型策略

(一)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就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而言,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可结合生活化思想,创设开放教育氛围,开拓了学生学习思路,让生物实验教学精彩起来,使得生物实验的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比如,教师在进行“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实验教学时,则可布置如下作业:第一,在盛有切成小块新鲜蔬菜的杯子里,放入一定数量的盐,蔬菜可选冬瓜、黄瓜、白菜,再观察杯体内蔬菜变化情况;或把适量的盐水放入装有新鲜蔬菜的杯子里,蔬菜也会发生变化。第二,将一棵枯萎(适度脱水而未充分干燥)的青菜放在清水里,观察青菜变化情况。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就能直观地观察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情况、失水现象,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问题的探索。就生活化实验教学而言,为使同学们在做实验时能够互相帮助,教师可从监管者向引导者转变,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有关实验线索,正确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此外,布置生活化实验任务为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确保生物实验探究的科学性,应注重布置生活化实验任务,将生物实验课堂延伸到课下,使学生亲身感受生物实验的整个过程,促进其生物实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中,教师可以精心创设多媒体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快速进入到生物实验过程之中。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情境:在蔬菜上洒水、糖拌西红柿等,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或图片看到腌萝卜条时洒上一些盐会出水、向青菜上洒水能够让青菜变得更加硬挺。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展示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细胞也会吸水和失水,引导学生进入到新课之中。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并播放预先录制的关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自主观看、思考和分析,讨论相关问题:“植物细胞内的吸水或失水主要是指哪一结构中水分的进出?”“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水分进出是否有影响?它与原生质层有什么不同的特性?”“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有哪些?”……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深化实验结论,尊重客观规律.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对待事物的思想,能够提高学生应对生活突发状况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帮助学生看清事物本质。例如,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时,教师通过杂交育种的案例告诉学生:杂交只是外因,真正能引起性状发生突破性改变的是遗传基因;从而让学生明白“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便会更加刻苦努力,通过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来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学习效率。再比如,学习“内环境稳态”这一章节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胞内外环境和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于“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稳定性”的认识,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一次次的实验课结论深化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理解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处理问题时候的正确逻辑思维。

(四)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学生参与程度.在实验教学课堂中要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及拓展,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始终站在高中生的角度进行课堂建构,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课堂无效的教学手段。目前许多教师仍然无法完全适应自己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应该扮演的角色,在授课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交流和探讨[2]。为此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尝试不从学生实验的结果评价与看待学生的成绩,而是引导学生重视整个实验过程,从实验器材的安装与准备、实验过程中的各类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等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在整个生物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生物实验教学环节当中,在不断的尝试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掌握实验方法,实现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实现提升其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结语:

在高中阶段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关注情境的创设、归纳推理以及科学实验史的渗透。从多个方面着手,丰富学生的实验学习内容,既能够让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获得提升,也能让他们的实验理论知识得到全盘的建构,提升学生的各项思维水平,发展理性思维,促进他们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最终达成高质量的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理性思维培养[J].新教育,2020(08):61-62.

[2]吴蓓蓓.例谈理性思维培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2):48.